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农民日报》西农品(系)在黄淮麦区抗性显著

《农民日报》 2016年6月27日 第6版

  就在上个月,小麦灌浆长体重的关键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小麦育种专家们奔赴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和甘肃6省,考察观摩夏前小麦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系)在黄淮地区表现良好,在赤霉病发生区,该校部分小麦新品(系)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性,显著优于当地其他品种。

  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河南小麦试验示范站的河南金粒种业公司宋宏超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系)在黄淮麦区整体表现良好。丰年看潜力,灾年看品种。今年,在河南南部、湖北、江苏以及安徽北部由于小麦抽穗期阴雨集中,暴发了较为严重的赤霉病,一些小麦品种感染率甚至超过80%,而西农大专家培育的品种或品系则表现优异,集中体现了“优质、多抗”的西农特色。宋宏超说,因为品种就展示在群众的家门口,在黄淮麦区西农的知名度更高了,牌子更响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专家通过考察发现,在赤霉病害灾区,“西农979”“西农509”“西农529”“西农511”“西农585”等部分育成品种和正在参加国家试验的品系综合性状明显优于目前推广的其他主栽品种,这令专家对于确定下一步育种目标也有了新的认识。黄淮麦区主栽品种“西农979”的培育者王辉表示,在赤霉病不断加重的形势下,今后要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加强育种的抗性要求。旱地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认为,今后旱地小麦的育种不能单纯追求产量,还要朝优质、节水、抗逆转变。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育种发展迅速,尤其是小麦新品种选育方面成绩辉煌,继“碧蚂1号”小麦品种之后,“丰产3号”“矮丰3号”“小偃6号”“陕农7859”“陕229”“小偃22”“西农979”等品种,先后成为陕西小麦种植6次大范围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同时引领了黄淮麦区4次更新换代。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先后培育了60多个优良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8亿亩,对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小麦育种和小麦生产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2005年起,学校探索实施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农业产业主产区,由校地企多方共建永久性试验示范站。小麦产业方面,学校除了建立河南小麦试验示范站外,还与河南、湖北等6省种业公司共建有19个小麦示范园,涵盖了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其中水地16个,旱地3个,今年共展示小麦新品种18个,布置高代鉴定品(系)200多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听取了考察情况汇报,还来到荥阳水地小麦示范园和洛阳旱地小麦示范园,详细了解小麦示范园所展示的小麦品种(系)在抗冻、抗病、抗倒伏、耐旱、早熟性、千粒重、成穗率、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后,他表示:“今年夏前考察的结果比去年好,‘西农585’表现突出,让人看到了接班‘西农979’的希望。”

  原文链接: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6-06/27/nw.D110000nmrb_20160627_2-06.htm?div=-1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