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新华网》陕西“赤脚”教授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新华网》 2017年1月17日

  灰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矮小的身材、粗糙的双手、浓重的方言……如果在中国西北农村的果园里遇到61岁的李丙智,你一定不会想到他是一位发表过25部专著的资深大学教授。

  隆冬时节的午后,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位于陕西西部的宝鸡市千阳县。李丙智喊上同事李高潮,冒着风雪从他工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出发,去走访三合村44岁的贫困户景彦荣。

  “李老师,今年啥品种更适合市场?”

  “行距3米5,株距1米。你家这6亩地是老果园,今年在枝长、密度和品种上再做一些调整才有好收益。”

  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农民,因为“精准扶贫”的苹果话题,在风雪天的地头热切地聊个没完。

  “我很乐意将科研成果这样零距离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脱贫是我们的职责。”从2012年开始,李丙智担任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重点进行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他每年有近300天的时间呆在千阳,妻子这两年也来到千阳,支持李丙智全身心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苹果试验示范站有另外一个名称,叫“田间大学”。作为示范站的首席专家,李丙智带领团队组建的这所“田间大学”,2016年组织了30多场次的培训,给当地8000多农民送去“新手艺”。

  景彦荣的妻子乔秀英就从“田间大学”拿到了中级专业技术证书,李丙智笑称:“你这就算是大学毕业了。”而乔秀英则有些羞涩地说:“你是我们大家的老师。”

  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这个千阳县的贫困家庭来说非同寻常:家里的苹果产量从过去的每亩1000多斤提升到现在的4000多斤,一年能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通过两个孩子的参与,夫妇俩第一次“触网”,将自家的苹果卖到了四川、湖南、山东等地。

  “教授到田头,博士走乡间”成为中国西北农村新景象。如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合陕西及西北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了苹果、红枣、甜瓜、核桃等25个试验示范站和40个示范基地,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陕西省清涧县双庙河乡枣农惠国海和白水县林皋镇可仙村果农曹谢虎是试验站指导的科技户,在试验站专家的帮助下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收入连年稳步提升,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

  在千阳县南寨镇南寨村,由镇村共同投资建设的80亩矮砧苹果示范园已平整好土地,搭好了苗木架,村里70多家贫困户每户出资2000元就可以认领1亩地。在示范站的指导下,来年果园就可以挂果创收。

  “精准扶贫需要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李丙智说,“今年,我们要在苗木培育上下功夫,可以帮助农民把每亩投入成本减少一半。”

  因为“田间大学”的技术支持,近几年来千阳县吸引了陕西海升、陕西华圣果业等7家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并吸引了50多名全国各地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投身这里就业和创业。

  原文链接:http://www.sn.xinhuanet.com/sntopline/20170117/3625050_c.html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