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陕西日报》秦陇原本一家亲 科技扶贫见真情

西农大倾心帮扶甘肃庆城县发展苹果产业纪实

《陕西日报》 2017年2月14日 第13版

  人勤春来早,修枝正当时。“主干选留30到40个小枝,修剪时去大留小,去强留弱……”农历正月十三,年气还没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专家高华就来到甘肃庆城县丰台村村民黄永宏的2亩矮化苹果园里,手把手指导他修剪枝条,为秋季的丰收开个好头。

  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甘肃庆城县建立了首个省外苹果试验示范站,历时5年,使庆城县苹果规模、产量、产值都实现了翻番,让当地这一脱贫致富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对症下药”挑起产业大梁

  庆城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中部地带,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的最佳核心生产区,但是过去由于基础薄弱,多少年来苹果产业发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2012年3月,庆阳市副市长带队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约共建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随后,以赵政阳为首席,高华、刘振中为主力的专家团队入驻庆城,拉开了科技引领庆城苹果产业发展的大幕。

  “老园改造达到提质增效,新园建设发起产业革命,苗木基地从源头保证质量,科技培训奠定人才基础。”这是赵政阳对庆阳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开出的“药方”。

  赤诚乡是庆城县乔化老果园面积最大的乡镇,是老园提质增效工作的第一站。听说要在自家的果园搞“间伐改形”实验,村民李希恒的老伴说什么也不干,“把树挖少了,还能多卖钱,谁相信啊!”但李希恒同意试一试。

  通过先隔行再隔株的两次间伐改造,李希恒的10亩果园,400多棵大果树,硬生生只剩下了170棵,收入却由原来的10多万元增长到了现在的40多万元。果农们沸腾了,不由得惊叹科技的神奇!

  “果园总体密度降低,光照条件得以改善,枝类组成发生优化,亩产量增加,果品质量提升。与间伐改造前相比,亩产量实现翻番,效益能翻10倍。”苹果专家高华一语道破了玄机。 

科技论文写在陇东大地

  试验站建立以前,庆城的苹果栽植苗木全部依靠外地调运,严重影响着苹果产业的后续发展。为此,从事苹果栽培专业28年的刘振中主动请缨,扛起了庆城苹果苗木“本土化”的重担。

  从2012年秋播开始,历经幼苗培养、实生苗管理、嫁接除萌、平茬解绑等技术环节,转眼3年一个周期过去了,600亩的苗木基地建成了,从去年秋季开始,每年可出圃优质苹果苗木100万株以上,基本可以实现庆城苹果栽植苗木的本土化。庆城县原县长辛少波由衷赞叹:“庆城县几十年来不知道育过多少次苗木,从来就没成功过,试验站把这件事做成了,给我们庆城老百姓干了件扎扎实实的大好事!”

  南庄乡丰台村村民黄永宏今年50多岁,2013年种植了2亩矮化园,2016年1亩园子收入2000多元。老黄很满意:“这咋也比种庄稼强多了!西农大专家给我们送来了苹果矮化密植技术,这就是送来了致富的金钥匙啊!”

  回顾西农大的科技扶贫之路,专家们既“输血”又“造血”,让当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们实施科技示范带动,为当地加强乡土人才储备,培训农民技术员8000多人次,基本实现了苹果主产区“村村都有示范户,村村都有技术员”的目标。引导农户实施品牌战略,让当地的苹果卖到了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

  从16万亩到32万亩,从8万吨到16万吨,从2.2亿元到4.8亿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心血和汗水把科技论文写在了甘肃陇东大地上,赢得了老区人民的交口称赞。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70214/html/page_12_content_002.htm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