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人民网》陕西杨凌:“一带一路”上绽放农业合作之花

《人民网》 2017年4月20日


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叶丰正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里查阅农业学习资料,他期待毕业后能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人民网付长超摄)

  

  “我对中国经济和农业技术非常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来这里学习。”来自孟加拉国的叶丰(Shahriar),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一名留学生。

  “我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一带一路’为农业经济带来的新发展”,叶丰一边展示着他曾经做过的“一带一路”主题演讲稿,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平台,我期待毕业后能够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为提高更多穷人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如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像叶丰一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有196人,占在校留学生的87.5%。他们正在这里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准备学成后回到祖国学以致用。

  据了解,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断深入开展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教育科技合作与交流,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3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6年,来自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的59所涉农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旨在推动成员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沿线各国农业教育科技深度交流、共赢发展。

  “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国家和中国西北地区同属干旱半干旱地带,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动植物适应性非常相似,农业发展有着相同的科技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展农业科技援外培训(资料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所在地陕西杨凌,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以“农科城”著称。如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拥有6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聚集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近6000名科教人员。杨凌示范区正在广泛开展着国际农业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架起了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我来杨凌学习旱区灌溉技术,借鉴这里的经验。”来自泰国的查朗是拉加曼加拉大学农业科技系教授,他是杨凌示范区国际交流中心发展中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研修班的新学员,已经在这里进行了两周培训。

  据介绍,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交流中心自2005年以来,已累计培训了来自106个国家的1500多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


  杨凌示范区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马静告诉记者,培训班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旱作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管理、绿色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主题的培训,培训语言涉及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

目前,中美(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国和新西兰(杨凌)示范奶牛场、中国和荷兰智能水培生产示范项目以及中和以色列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这些在示范区内重点建设的国际合作项目等正顺利推进,“引进来”成果丰硕。同时,示范区也正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俄罗斯等国家重点建设8个国际合作园区,“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凭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方面科研力量强、研究成果多的优势,以农业“引进来、走出去”为发力点,杨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正全力打造新时期的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大平台。

  原文链接:http://ydyl.people.com.cn/n1/2017/0420/c411837-29224431.html?from=groupmessage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