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陕西日报》西农大 着力培育基层扶贫带头人

《陕西日报》 2017年08月03日

  7月31日中午,安康市白河县宋家镇磨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柴正伟在39摄氏度高温下,带领村民抢收油葵。村里已经和当地一家油厂签订了合同,每斤油葵2.5元,500亩的油葵将成为村里贫困户的收入来源之一。

  同一天,延安市黄陵县桥山街道办龙首村村主任刘红忠带着几个年轻人,在村委会商量如何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时间不长的这个网上平台,帮着村民朱永忠销售了库存的100多箱苹果,每箱售价70元,让刘红忠看到了互联网的便捷,今年村里贫困户的苹果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增加销售量。

  两个村干部,一个在陕南,一个在陕北,却有着同一个特殊的身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员。

  去年,学校和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商定,计划用两年时间把全省5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干部培训一遍,其中优先安排2015年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众多像柴正伟、刘红忠一样的村干部在这里“充电”。

   培训内容除了“中央一号文件亮点解读与强农富农”“陕西脱贫攻坚的问题与对策”等公共专题以外,还结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安排了林下经济、果树管理、设施农业、养殖技术等专题。

  在培训方式上,学校加大了现场教学的学时比例,学校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眉县猕猴桃试验示范站,杨凌电子商务产业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兴平马嵬驿民俗村等都成为新的现场教学点。培训期间,学校还举办论坛,让学员围绕本地脱贫致富的主题,提问题,谈经验,找差距,议对策。

  为期一周的培训提振了贫困县村干部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关怀与帮助。渭南市大荔县许庄镇光华社区主任杨鑫说:“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拓宽了带领村民致富的思路。”

  安康市宁陕县新场镇花石村是位于秦巴山深处的一个落后村,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耀民借助培训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营销专家结成了对子,通过网站宣传、电商平台推广,使该村优质的高山蜂蜜和农副产品逐渐在市场上畅销起来,村民们开始大胆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西农教授不得了,个个授课把心交。白河学员都听好,政策宣传要地道。精准扶贫需务实,乡村旅游快打造。农业发展不容缓,增收致富把手招。”这是柴正伟去年12月在培训结束时用七言诗所写的感受。

  回到村子后,柴正伟注册成立了一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仿古式农家庭院和近4亩的鱼塘,安排贫困户在这里工作,预计今年10月即可接待游客。村里还组织贫困户成立施工队,进行危房改造和改圈改厕工作,新发展了300亩茶园和500亩红薯,并且和相关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带头干,鼓劲干”,柴正伟表示,磨坪村是一个合并村,估计到今年年底,全村剩余的223个贫困户可以摘掉“贫帽”。

  刘红忠一回到村子就将此前的“僵尸”合作社——菌业产销专业合作社重新抓起来。村里争取到了资金扶持,为合作社免费提供了粉碎机、装袋机、翻料机等生产设备,在生产培训、市场信息、原料信息等方面也给合作社以帮助,去年合作社每户成员种植平菇收入2万至3万元,有4户因此脱贫。今年,有11个贫困户入社。

  刘红忠介绍,在入户宣传消除村民等、要、靠思想的同时,今年主要是抓产业扶贫,短期的可以养猪、养羊,长期的可以种苹果、种平菇,争取家家户户上产业,到年底全村的贫困户从去年的89户有望减少到20户。提起在西农大的培训,刘红忠说最大的收获是思想开放了,这一年多的经历让他感觉还是要多出去学习。

  从去年3月到今年6月,培训已举办34期,全省52个贫困县的4800余名村干部在这里接受教育,并投入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一线实践中。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70803/html/page_03_content_004.htm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