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中国科学报》水保所组织专家启动榆林“7·26”特大暴雨洪水综合考察

《中国科学报》 2017年9月13日 第06版

  2017年7月25日22时至26日6时,黄河中游山陕区间中北部大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其中无定河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小理河李家坬8小时降雨量253.4mm。受降雨影响,无定河支流大理河青阳岔水文站26日4时洪峰流量1840m3/s,绥德水文站26日5时05分最大流量3160m3/s,均为1959年建站以来最大洪水;同时,这次暴雨洪水含沙量高,如白家川水文站含沙量达到872kg/m3,场次洪水输沙量达到7650万t;大理河绥德水文站到达849 kg/m3。暴雨致榆林市榆阳、子洲、绥德3县(区)5.8万人受灾,转移撤离7.13万人;子洲县清水沟水库漫溢决口,造成4.5万人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2216.2hm2;子洲、绥德城区大面积积水,部分桥梁、道路、电力、供水中断,榆绥高速、青银高速以及210国道、307国道临时中断。此次暴雨洪水对工业、农业、基础建设等各方面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7月28~30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宝元研究员带队,长江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黄委绥德水土保持监测站等单位的14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考队,在“子洲绥德‘7·26’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立即赶赴受灾严重的绥德县和子洲县及典型流域开展洪水灾害考察。随后,水保所研究员焦菊英、黄河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刘晓燕、西安理工大学教授李鹏、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志强等带队,相继前往灾区考察坡耕地、梯田、退耕地、淤地坝、水库、河道等侵蚀、损毁、淤积情况,对60年来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调研,借此摸清特大暴雨造成的黄土高原洪水与土壤侵蚀危害,发现背后存在问题,为今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

  8月14日,由水保所所长刘国彬研究员主持,水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了“陕北特大洪涝灾害考察研讨会”。来自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办、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水土所等单位专家以及水保所科研人员、研究生近50余人参加。各个考察组专家交流“子洲绥德‘7·26’特大洪涝灾害”的初步考察结果,对此次陕北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对策,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见解。

  会后,刘国彬、重点室主任刘宝元、科技办主任安韶山前往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向司长蒲朝勇汇报后,决定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组织领导,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牵头,由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联合相关各个单位组成综合考察队伍,对“7·26”暴雨洪水泥沙、河道冲淤、坝库损毁及淤积、梯田等其他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损毁、土壤侵蚀状况、植被与土壤入渗性能、综合治理与管理,以及灾情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回答在黄河水沙多年来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高含沙水流,暴雨洪水的成因是什么等问题。摸清暴雨洪水基本情况、发生过程和成因,了解水利水土保持措施损毁情况,对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效果,揭示黄河水沙变化成因,科学评价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973.shtm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