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陕西日报》让世界农业科技有更多“杨凌符号”

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院长单卫星

  陕西日报 2017年11月6日 第四版

  19世纪中期,一场“爱尔兰大饥荒”让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近四分之一,后人将这场饥荒称作“马铃薯(俗称土豆)饥荒”,因为罪魁祸首就是“马铃薯晚疫病”。 

  “这就相当于是发生在土豆身上的瘟疫,一旦爆发,土豆将颗粒无收!”农高会开幕前夕,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单卫星向记者解释:“造成饥荒的主要因素是一种被称为晚疫病菌(致病疫霉菌)的卵菌,造成马铃薯腐烂继而大幅减产,而马铃薯是当时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 

  今年50岁的单卫星,一直从事分子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博士毕业后,单卫星先后远赴美国、澳大利亚学习,将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马铃薯晚疫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以优异的成果得以留澳任教。10年后,不忘报效祖国的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的科学家。 

  据了解,目前我省土豆种植面积超过540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西北地区土豆种植面积2000万余亩。十多年来,单卫星紧紧盯住陕西及西北种植土豆,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持续跟进马铃薯晚疫病的科学研究,建起了多个研究站,通过观察、测试、科研,不断改善着土豆的生长环境,抵御着马铃薯晚疫病的侵袭,保卫着我省及西北土豆产业的安全命脉,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农业科技走出去”的国家号召,加快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让杨凌农业科技“走出去”,2016年11月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倡议下,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59所大学、科研机构参与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在杨凌示范区发起并成立,为加强世界农业交流合作构筑了平台,为提高“一带一路”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注入了“杨凌力量”。

  联盟成立8个月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先后举办了哈萨克斯坦农牧培训班、粮油与淀粉加工培训班,以及蒙古青年教师培训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建设7个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园;在阿拉木图中哈农业合作示范园,第一批引入的小麦、玉米、马铃薯等6大类作物37个品种已经示范种植,特别是冬小麦喜获丰收,比当地品种增产80%以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合作示范园,已经示范种植了苹果、樱桃、葡萄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在富平建设了“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 

  “参加联盟的很多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都认可中国的发展,对我们学校有着很高的认可和期望,我们一定要把联盟做大做强。”单卫星骄傲地告诉记者:“过去我们是‘请进来’的国际化,今后我们是‘走出去’的国际化,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71106/html/page_03_content_003.htm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