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无机化学第十章有些内容我不是很理解,您能否给我讲解一下?”哈萨克族学生小阿(化名)坐在新疆家中的电脑前,向视频另一端远在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内派教师王冬娥求教学业问题。近日,王冬娥主动为1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了《无机化学》课程“云辅导”,询问了解学习状况,详细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困难,已经成为她本学期工作之余的常态。
为积极响应学校“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精准落实帮扶政策,王冬娥主动提出利用专业之长为有需求的学生上化学课。通过提前摸索,她很快熟练掌握了直播平台,当起了“网络主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详细摸底,制定了“共性的问题集体辅导,个性的问题‘一对一’精准帮扶”的辅导路子。为了对齐内地与新疆的时差,每次开展帮扶时,她总把自己饭点调晚两个半小时,把要讲解的内容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并通过网上布置练习题。通过网上问答和网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强化知识点,引导学生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受帮扶的学生纷纷表示,王冬娥老师备课充分,讲解耐心细致,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讲解出来,深入浅出、化难为简。延长学制学生小德(化名)说道,“无机化学一直是我头疼的一门课,书已经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参考书也看了不少,可是收效不大,心里很焦虑。听说王冬娥老师在疫情期间专门开设云帮扶课程,就赶紧报名参加,经过一对一讲解,终于学懂了之前很多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关爱,2年来她一直利用周末时间无偿为我们辅导。”
“我是一名具有20年教龄的化学教师。”王冬娥说道,“2018年9月受自治区政府委派来到学校从事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期间通过与学生密切接触,深感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最普遍的压力来源主要就是学习困难问题,在加入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中心后,以自己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与问题,感谢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我充分信任,让我能发挥所长,为中心的建设发展与各族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该校学生处负责人表示,学习是学生在校最核心任务之一,针对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帮扶需求,不断完善学业帮扶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学校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通过激发动力、坚韧毅力和提升能力,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由被帮扶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帮扶平台让各民族青年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采取“滴灌式”教育,强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让各民族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
据悉,针对学习困难和亟需能力提升以便更好就业和考研的少数民族学生,2018年10月,该校学生处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中心,至今已开展4期活动,累计帮扶300余人次。疫情期间,“云”课堂便成了帮扶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文/艾孜买提)
原文链接:http://www.snedu.gov.cn/jynews/mingzutuanjie/202006/05/10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