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环球网》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隆重召开

《环球网》 2018年06月04日


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场

  6月1日,学校和杨凌示范区隆重召开座谈会,纪念我国小麦育种界一代宗师和科学巨匠、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洪璋诞辰100周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西北农业大学校长张宝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缅怀赵洪璋院士丰功伟业,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大力传承和弘扬“西农精神”,激发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把学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张宝文在讲话中指出,“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作为农业大学,育种是基础,是最重要的基础。赵洪璋院士作为西农土生土长的小麦杂交育种专家,他把小麦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把为人民做实事当成自己的毕生信仰,矢志不渝,先后育成以“碧蚂1号”“丰产3号”“矮丰3号”和“西农881”为代表的四批优良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9.5亿亩,增产小麦约256亿公斤,为解决农民温饱、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著贡献,他的丰功伟业将永垂青史。张宝文向全体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学习赵洪璋院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品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努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新篇章;二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好支撑引领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的西农智慧和西农方案;三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积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不断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实现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供给;四是大力传承和弘扬“西农精神”,扎根杨凌、脚踏黄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持续贡献西农力量;五是强化“一流”意识,增强“一流”本领,早日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再铸辉煌。

  校党委书记李兴旺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赵洪璋院士的一生,特别是他为我国小麦事业做出开创性历史性的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高尚品德和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他指出, 赵洪璋院士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一代代西农人不忘初心、扎根杨凌,为开创中国农业美好未来不懈奋斗的生动缩影;是一代代西农人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勇攀农业科学高峰的生动缩影;是一代代西农人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赵洪璋院士为党为国、为农为民的光辉一生,是“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的杰出楷模和生动诠释。

  李兴旺指出,纪念赵洪璋院士,就是要学习他赤诚报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理想;学习他淡泊名利、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开放合作、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学习他甘于吃苦、实事求是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李兴旺强调,学习赵洪璋院士,弘扬“西农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实干奋斗,坚持开拓创新,把我校建设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西农力量!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在讲话中指出,纪念赵洪璋先生,既是缅怀过去,也是更好地面向未来。“西农精神”是推动杨凌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推动杨凌发展的强大动力,希望双方强化融合发展的各项机制,携手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和示范区各项事业更快发展,共同把杨凌打造成为绿色宜居美好的田园新城。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在此缅怀赵洪璋先生的事迹,就是要学习弘扬先生的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探寻西农故事,凝练学校文化精髓,强化西农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教风、学风、校风,为学校四个一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为陕西省追赶超越新征程,为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巡视员刘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和农业科技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希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广大科教人员继承和弘扬赵洪璋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为民造福的光荣传统,深入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在农业科技重大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培养更多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才俊,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和科技强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赵洪璋院士硕士研究生、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在发言中回顾了赵洪璋老师把大地作为课堂,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自己学习小麦遗传育种的往事,特别是他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和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大胆放手,甘为人梯的高尚品德,赵洪璋“爱土地就是爱祖国,爱土地就是爱人民”的思想深深影响并激励他持续推动保护性耕作事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我校原校长孙其信在发言中回忆了自己三次见到赵洪璋先生的情形。他指出,赵洪璋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他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四有”好老师;是中国农业教育、农业科学家的典范,是“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代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做人做事的典范。我们要学习、传承、发扬赵洪璋院士精神,推进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创新,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赵洪璋院士硕士研究生、河南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许为钢研究员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跟随赵洪璋院士学习、工作12年的场景。他说,赵老师对品种全面科学认知和诠释,在科研团队中实行的“精密设计,精密施工” 的科学方法和吃苦耐劳、勤奋的工作作风,让他总是走在小麦育种时代前列,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赵老师的学术思想、高尚品德和工作作风,努力工作,不辜负老师的培养和厚爱。

  教师代表、农学院吉万全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要学习赵洪璋老师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干实事的工作态度和接地气的工作作风,传承赵洪璋老师团队合作的优良品质,加倍努力工作,为实现我校“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目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学生代表、农学院2015级作物学博士王宪国在发言中表示,要学习赵洪璋院士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大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赵洪璋院士儿子赵柳、孙子赵广在发言中讲述了赵洪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言教子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用“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藏在乌云的缝隙,你把梦想与希望写在祖国大地,你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他人,任自己成为灰烬,让一粒粒火焰翩翩起舞,这是你一生的倾诉”的诗句表达了对赵洪璋的深切怀念。

  校长吴普特主持座谈会,他指出,当前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弘扬好、传承好赵洪璋院士扎根、进取、奉献的精神,凝心聚力,竭力挖掘激活广大师生员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自主奋发工作的积极性,将是我们攻坚“双一流”、服务国家战略、肩负伟大使命的力量源泉和正确路径。希望全体师生认真领会张宝文副委员长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学习赵洪璋院士对党忠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心系百姓的理想信念和扎根黄土地,执着写春秋的人生境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座谈会前,与会人员观看了赵洪璋院士生平成就展和《麦济苍生》纪录片。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原西北林学院院长陈存根教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前进,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王甲云,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邵向农,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李智军,陕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山仑研究员及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刘录祥研究员,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授、刘明久教授,河南省丰德康种业公司郑天存研究员,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梁增基研究员, 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赵瑜研究员;赵洪璋学生、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胡琳研究员、美国爱达荷大学陈建莉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甄霖研究员;学校前任领导廉登极、张波、安宁、魏益民;杨凌示范区领导李九红、刘天雄,杨陵区领导蒋展宏、单舒平及赵洪璋院士家属,各院系、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师生代表和中省23家媒体记者。

 原文链接: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8-06/12165284.html?nmr=1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