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环球时报》魏程琳:精准扶贫要用好新媒体

  《环球时报》 2018年11月29日 第15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硬骨头,但这些地区都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和农产品资源,在旅游、特产等方面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让深处大山的农产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得以展现,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2016年起,京东、阿里巴巴等网络销售平台纷纷设置扶贫商品店铺;2018年,快手直播平台发起“幸福乡村带头人”和“家乡好货”计划。而今,不少返乡青年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宣传、销售家乡产品,成为带动农民脱贫的一支“奇兵”。这样的新媒体扶贫模式,可以说解决了贫困村长期面临的两大难题:

  第一,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越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其信息渠道越是闭塞,农民在市场中就越发处于不利地位。在人人皆可为记者、主播的时代,新媒体架起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沟通的桥梁,信息阻隔层被打破。不少乡村能人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吸引了众多粉丝和消费者,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全村及周边村庄村民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第二,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农民因缺乏资本、平台而无力参与市场竞争,地域优势资源和自身能力亦无法得到发挥,以平民大众为主力军的新媒体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新媒体平台上,农村能人独特新颖的交流方式使之迅速成长为“网售达人”,改变了自身的市场地位。近两年,政府、新媒体及相关企业共同推动的电商扶贫,将更多的市场机会、新闻焦点、社会主义力投向贫困地区农产品,通过直播、文艺活动、比赛等方式塑造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农民的市场地位大为提升。

  新媒体扶贫模式之所以解决了贫困农村长期面临的难题,就在于其拥有特别的功能:一来,激发贫困户内在发展动力。塑造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目标之一。新媒体电商扶贫模式不是给贫困户直接发钱,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交易的平台,一个勤劳就能脱贫致富的环境,农民的创造性和内在潜力被激发出来。二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可持续性扶贫模式。新媒体上的销售不只是农产品,也在讲述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展现地域自然文化,展示农民自立自强、爱我家乡的精神风貌,推动地域产业发展,由此形成内外结合共同发力的可持续扶贫模式。

  今后,在积极推动新媒体扶贫模式的同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该模式的组织保障。比如,在广西就有地区党委和政府自上而下提供的组织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的一些农村电商培训使得7.8万名村“两委”干部“触电”,培养出1.6万名农村电商骨干,仅2018年“壮族三月三”电商节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实现了20.8亿元的交易额。因此,巧用新媒体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作者是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原文链接:http://www.jdqu.com/html/ckxx/2018/11/29/1263955-15.html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