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央视网》教育部:引导高校服务乡村振兴 13所高校已成立乡村振兴学院

央视网 2019年6月13日

  央视网消息:教育部6月12日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简称《行动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行动计划》出台后,各高校积极响应,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一步汇聚高校创新资源,深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已经有30余家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13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

  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动力。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农业农村领域累计牵头承担项目占总项目数的近40%。高校在农业遗传育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近五年,高校在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6项,占相关领域授奖总数的46%。在2017年我国农业科学15项重大进展中,高校牵头完成了7项。近期以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有组织创新,正在培育建设智能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和农业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支撑。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培育产业新动能。一直以来,高校大力推进校地、校所、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了“太行山道路”“湖州模式”“曲周模式”等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科技服务模式。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县46年,实践探索出农科教相结合的“曲周模式”,通过科技改土治碱,将23万亩盐碱地变成了现在的米粮川,农业粮食生产从1973年亩产不足100斤到每年平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从经济滞后到如今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新时代以来,高校围绕乡村振兴持续创新,通过“专家大院”“科技小院”“科技大篷车”“百名教授兴百村”等多种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做法,将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产业新动能,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设了各类实验站300余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00余个,各类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近1400个,服务涉农企业1700余家,示范推广新成果1万余项,新增产值近6000亿元。

  深化农科教融合,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高校是高水平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新增岗位科学家中,来自高校的专家有164人,占总数的46%。高校通过参与实施乡村振兴,强化实践育人,让广大的乡村、企业车间等成为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室,让有技能的农民、企业技术人员成为大学实践教学的教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水平高、能力强、接地气”的高质量创新人才。高校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之以渔,既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县、乡、村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又开门办学加强基层培训服务。以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例,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4.6万余人次,培训乡村振兴人才48万余人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43万余人次,以各种形式培训新型农民250余万人次。

  深入服务脱贫攻坚,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优先任务。聚焦精准扶贫,高校已经深入国家特困连片区布点建站,通过“产业技术+示范推广+人才+农户”等多种扶贫模式,实现专家到农户、技术到农田、产品到市场,增强贫困片区的“造血”机能,有力带动贫困片区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南京农业大学发挥学校在菊花、稻米和红蒜的科技成果积累,组建农户生产联盟,推动1万亩红蒜、2万亩锌硒米、5万亩蔬菜和8万亩蓝莓产业发展,通过两年定点帮扶实现贵州省麻江县脱贫“摘帽”目标。

  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加强乡村振兴理论和文化创新。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已经成立乡村振兴相关的研究机构百余个。高校搭建“乡村振兴战略论坛”等平台,组织开展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交流,通过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理论创新,为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撑。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3000余名师生在西部7个省区近5万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为国家和西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本底数据。高校还在改善乡村社会风气、优化现代乡村治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乡村文化传统等方面积极作为,如山东大学牵头组织在山东省2800多个村镇建设乡村儒学讲堂 9000余个。

  加强开放创新,提升乡村振兴中国方案的影响力。围绕涉农重大问题研究,践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余所国内涉农高校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普渡大学等5所美国高校,联合组建了“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加强高水平国际合作促进国际人才交流。高校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农业企业合作联盟”等国际化合作平台,近20个国家的近百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在“一带一路”和“南南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与减贫事业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原文链接:http://sannong.cctv.com/2019/06/13/ARTIXPWJ3aKHOMykGHICpOq9190613.shtml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