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经管学院二级教授罗剑朝

来源:新闻中心 | 作者:忻越 | 发布日期:2012-12-27 | 阅读次数:

为破解“穷人金融难题”奋力前行
———记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经管学院二级教授罗剑朝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穷人的经济学。

  ——197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贺词

  “三农”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校,有一位着力研究、破解“穷人金融难题”的专家,他,就是长期致力于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农村金融管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等领域研究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长期以来,他在科教领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题从实际来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曾提出过经济学上的“银行家悖论”:假如你是个银行家,有一笔可供借贷的款项,如果你把钱借给信用记录差的人,你冒的风险就很大,他们可能还不了钱,甚至搞得你破产。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矛盾局面:把钱借给最需要借钱的人,往往信用风险都很大,因此这些人得不到贷款;而最不需要借钱的人,信用记录最好,因此反而能得到贷款,其结果就是越需要帮助的穷人越难获得金融帮助。

  对当前的中国来说,如何解决广大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是确实需要着力破解的农村金融难题。

  作为以优异的成绩在我校农业经济及管理专业本硕博连读10年的博士,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罗剑朝非常熟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因而更加明确破解这一难题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1992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后,他便集中目标开展农村金融研究,一干就是整整20年。


  博士毕业后的20年间,为解决农村金融难题,促进农业发展,他先后从农业投资宏观理论与政策、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率评估与监督、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与风险分担理论和应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等多个层面、多个视角,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破解农村金融难题的思路、总体方案与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瓦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就业,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推进,农村土地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这就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提供了有利机遇。在此背景下,罗剑朝在国内率先提出,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内生性道路的必然选择。

  农村金融作为农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解决农村地区资金融通问题,为具有发展潜力而缺乏资金的农村中小企业、农民等“穷人”提供金融服务,其意义十分重要。2006年,“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了乡村银行,开创和发展了“小额贷款”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打破了近百年的金融业运行“铁律”,从根本上改变了“锦上添花”的金融发展理念,使得金融真正发挥对无信用、无担保、收入低人群“雪中送炭”的效应,使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乡村银行的成功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事业,也证明了罗剑朝研究的前瞻性与可行性。

科峰勇登攀

  罗剑朝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同样也是现代农业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供求错位与结构不合理、服务效率低下,是导致农业不发达、农村落后、农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农村金融依然是整个金融体系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短腿”。

  针对这些问题,长期以来,罗剑朝围绕金融理论与农村金融政策、金融工程与农村金融管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等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实际,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沿着“农业投资与农业发展——政府公共财政对农业投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的研究轨迹,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在着力破解“穷人金融难题”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在研究工作中,他认真组织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统计数据、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检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6项,在《金融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CSSCI源刊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编教材6部。其中独著出版的《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业发展》获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1998年12月获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的《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系国内系统论述中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问题的第一部学术专著,2009年9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多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陕西省金融学会、陕西省农经学会优秀成果奖。

  尤其是他带领“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第一支国家级创新团队,同时也成为破解“穷人金融难题”的生力军。

  该创新团队以“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为主攻方向,对西部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度及配置效率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村金融需求方的行为及信贷约束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农村金融供给方的运行机制、效率与影响及其整合关系,提出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产业链融资为突破口的农村金融工具与金融模式创新方案,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构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均衡的政策体系,为提高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及金融机构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为构建面向“小农”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与发展“穷人金融”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一串串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也为罗剑朝赢得了应得的荣誉——他曾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先后获 “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陕西省青年突击手”、杨凌农业科技开发基金“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4岁时便破格晋升为教授,35岁就成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成果惠“三农”

  科研成果,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果只停留在论文的发表和专著的出版层面上,那就说明其社会价值远未发挥出来。由于罗剑朝所开展的研究都是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工作的实际,因此,许多项目一经完成,其成果便很快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他主持完成的关于“西部地区农地金融制度构建方案与风险分担”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立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构建新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投融资服务体系》报告中,并得到了中国银监会的高度肯定,杨凌示范区的农村金融改革也由此拉开序幕。2009年12月,杨凌示范区被中国银监会列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区;2010年1月,国务院明确表示支持示范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由罗剑朝长期重点研究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的相关成果,也已被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高陵县农村产权流转中心在制定相关文件时采纳应用,许多建议措施已被用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中。

  目前,杨凌示范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迅速,2010年上半年,示范区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04亿元,是2009年同期的近两倍。2010年9月末,全区农业贷款余额645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93%。2011年前三季度,区内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5.8%,生产总值、一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真正实现了农村产权与现代金融的有效对接,初步解决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等农村金融领域的难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金融时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对农村金融的“杨凌模式”均进行了连续报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往的成绩并没有让罗剑朝放缓前进的步伐。面对新的形势,他决心坚定不移地沿着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与发展“穷人金融”这条道路继续奋力前行,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