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我校主办的“爬地龙”葡萄栽培新模式观摩暨研讨会在山西夏县召开


为葡萄酒学院实践教学和爬地龙种植示范基地揭牌


李华副校长作爬地龙栽培模式的学术报告


研讨会会场


专家现场查看“爬地龙”栽培模式

“爬地龙”模式示范推广25万亩    新增产值48亿元
我校主办的“爬地龙”葡萄栽培新模式观摩暨研讨会在山西夏县召开

  8月21日,记者从在山西夏县召开的中国埋土防寒区“爬地龙”葡萄栽培新模式观摩暨研讨会上了解到,由我校李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创造的 “爬地龙”葡萄栽培新模式在北方酿酒葡萄区示范推广25万亩,新增产值48亿元,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本次观摩暨研讨会由我校主办、山西夏县人民政府和运城市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承办。山西省运城市副市长陈竹琴,夏县县长葛作民,我校副校长李华、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会分别致欢迎词。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刘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果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国家葡萄酒、果酒及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朱济义及来自山西、宁夏、内蒙、新疆、上海、甘肃、吉林、陕西等地有关专家及相关企业负责人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上午,我校葡萄酒学院授予山西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葡萄酒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与“爬地龙”示范种植基地,与会领导共同为基地揭牌。

  在格瑞特生态园,李华教授现场与嘉宾分享了20年“爬地龙”技术的研究成果,在师村基地实地观摩了农户使用“爬地龙”技术情况。
下午,李华教授、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副所长刘崇怀、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新义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围绕“爬地龙”葡萄栽培新模式进行了认真研讨,就深化理论研究、强化技术创新、根据不同生态区制定适合当地条件的技术规范等提出了有益的意见。

  以李华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从我国埋土防寒区葡萄栽培实际出发,提出了简约化整形修剪理论,创造了葡萄主干矮化、主蔓爬地的 “爬地龙”葡萄栽培新模式是我国栽培制度上的重大革新,该技术简单、快速,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了葡萄埋土防旱的效率和安全性,延长了葡萄植株寿命,可显著提高劳动效率,满足了我国埋土防寒地区栽培酿酒葡萄所需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需求,实现“优质、稳产、长寿、美观”的葡萄可持续生产的目标。

  经过20年的探索, 团队建立了 “爬地龙”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总结出了“爬地龙”栽培模式标准化栽培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通过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