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之歌唱响黔山红土地

——记扎根贵州助力脱贫攻坚的西农毕业生

他放弃留美,远离家乡,扎根贵州;他师从国内葡萄研究领域权威专家王跃进教授、受教于葡萄学泰斗贺普超先生,却“跨界”搞起了核桃研究;他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贵州省赫章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潘核桃”……他就是我校校友、2005届果树学博士、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潘学军教授。

2006年,贵州大学与全国深度贫困县——赫章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急需专家到县里进行核桃攻关研究。当时,学科带头人鼓励潘学军去试一试。

“山区要脱贫,果树应该能发挥很大作用,希望能尽自己所学出一份力。”党龄22年的潘学军怀着要为山区发展和脱贫攻坚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深入赫章村寨。

“好种出好苗,要想走产业脱贫的路子,就得要有好的品种。”整整四年时间,潘学军走遍了整个赫章县,硬是从全县100多万株核桃树中选出了最优品种,再使用“高接换优法”解决了赫章核桃挂果周期长、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

如今的赫章,从无品种到合作选育了4个“黔核”系列本土优良品种,核桃种植面积从14万亩增加到163万亩,坚果年产值从3亿元增加到15亿元,核桃加工产值从0.45亿元增加到5亿元。其中,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核桃种植户1.3万余户,种植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

“贵大教授潘学军,核桃技术样样精。带领大家搞嫁接,一人能顶十万兵。”当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县,能歌善舞的彝族老乡把潘学军带领大家发展核桃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编成彝族歌四处传唱。

而在铜仁,还有一位被群众传唱的西农陆兽医,他的真名叫陆安法,1990年毕业于我校兽医专业。

上世纪80年代,家住松桃县乌罗镇新民村的陆安法,亲历了缺医少药,村民养殖的牲畜致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时期。那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农回报家乡。

大四时,寨子有一头母牛难产,胎衣不落,陆安法运用所学手动矫正胎位,剥除胎衣,最终母牛顺利生产。“最高兴的就是给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陆安法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毕业后,他回到贵州,在松桃县畜牧水产局工作的18年,他跑遍了松桃县的28个乡镇、509个村,每天两万步,每年三次全覆盖。

位于云南、重庆和贵州三省交界处的铜仁市,动物疫情防控压力巨大。陆兽医从松桃县又调到了铜仁市,用科技和汗水为更多老百姓保驾护航。

近20年来,陆安法共培训区县兽医技术骨干,养殖企业技术人员,村级兽医防疫人员,村组干部,退伍军人,高素质农民,贫困户,养殖大户等近三万人次。编写培训教材30余套,制作PPT课件近千个。除此之外,他还坚持在铜仁职院授课10年,每年150课时。

回乡干事创业的还有万桂林。

2014年,我校90级毕业生万桂林辞掉了北京的央企副处长职务,回到家乡贵州,创办了贵州桦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参加贵州组组通电户户通水等民生工程,创造税收千万的好成绩。

贵州也成了西农人创业的热土。

我校04级校友高泳波辞去四川重庆大型银行“金饭碗”,2015年,凭借着长远的目光和惊人的勇气,跳出舒适圈,奔赴贵州,创出了一条企业崛起之路。

高泳波任贵州中黔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总裁兼董事长,短短五年,带领该公司扭亏为盈、发展壮大,创造利税总额超过2亿元。中心分支机构遍布贵州全省,为贵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公共民生等重点项目引入建设资金超40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商贸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中心获2018年贵州金融科技企业社会责任奖。

在多彩贵州,活跃着一批批这样的西农人:有怀着让荒漠变绿洲,从事水环境治理、矿山治理、土壤治理和固定废物治理的2001级毕业生申跃;有先后挂职独山县县长助理,威宁县县委常委、副书记的2000级毕业生笪信仁;有挂职长顺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1998年毕业生陈懿;有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肖朝峰;还有华夏银行康宁……

建校以来,一万余名西农毕业生践行强农兴农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在黔山红土地,用青春、汗水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演绎了西农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书写着西农精神的生动故事。

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校党委副书记闫祖书说,学校将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型人才,鼓励他们扛起强农兴农的使命,带着“诚朴勇毅”的校训,为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接力贡献西农智慧和西农力量。


编辑:杨远远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