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八)】教书育人 乐在其中 服务“三农” 痴情不改

教书育人 乐在其中 服务“三农” 痴情不改

霍廷刚   兽医专业82届毕业生

  我生在农村,当过十年农民,是党的好政策才使我考进西北农学院兽医专业并到榆林农校当教师。因而,我十分珍惜党和国家给我参加工作的机会,也深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在榆林农校,我不断钻研教材,自学相关知识,在学业上进步很快,1988年已成为榆林农校牧医学科带头人。探索推广了强刺激法、竹片分离法等临床治疗的方法。为了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我主持修订了牧医专业教学计划,突出了实践教学,增加了原计划中所没有而当地发病较多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临床病例,或买来病畜,或让畜主把病畜牵来学校,或在节假日带着学生出诊,用病体实物向学生讲解牲畜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为学生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用学生的话说,跟着霍老师,看一次病畜比上一天的课效果还好。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某一疾病的印象,我以自己误诊的教训现身说法,告诫学生不可重犯类似的错误。二十多年来,我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我常对自己说,两节课对自己来说只是90分钟,但对40多个学生来说,那可是六七十个小时啊,绝不能耽误学生那么多宝贵的时间。 每当看到那些渴望求知成才的学生们,在我的帮助指导下,掌握了治疗技术,能独立操作,我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和学生们在一起,其乐无穷。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热情为农民服务。二十多年来,服务范围不仅涉及榆林市各县区,延安的安塞、洛川、延长、宝塔区等也留下了我诊疗的足迹。平均每年下乡服务200多次,年均诊疗病畜1000余头。出诊时,由于我身着朴素的衣服,看似和当地农民一模一样。对此,我常笑着说:“衣服破破烂烂不要紧,只要能给牲口把病看好就行。”

  2004年,安塞县一位农户饲养的奶牛发生四胃变位,我换乘班车,行程300多公里赶到农户家中,治愈了病牛,为该农户挽回经济损失上万元。有一次,我刚答应一农户出诊,两岁孙女却不小心摔倒,胳膊脱臼,当时,儿子儿媳妇都不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狠了狠心,让老伴抱着孙女去看病,自己则急匆匆去了农户家。

  遇到无法治疗的病症,我对农民兄弟都如实相告,不让他们花冤枉钱。除了出诊治疗,我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家畜管理与治疗技术。

  2007年,我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回顾二十多年学习、工作和服务“三农”的经历,我深有感触:“是母校的培养,使我坚定了学农爱农,酷爱兽医专业的思想,是母校给了我为‘三农’服务的本领。农村确实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民渴望农业知识,农业院校的师生们在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一到农村,与农民接触,为农民服务,心情就特别好,真可谓乐在其中。”

 

  霍廷刚,男,1948年出生,陕西子洲人,高级讲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兽医专业,后在榆林农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编辑:孔亮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