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九九重阳 最美夕阳

“核桃王”高绍棠

高绍棠1965年北京林学院硕士毕业后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西北农学院林学系任教,1995年退休。工作期间,他在陕西省洛南县默默“蹲点”5年,控制了当地林果虫害,使四皓乡的核桃产量由1971年的9000公斤提高到1994年的2.3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的商品核桃产量增加了近3倍。从此,洛南成为核桃生产第三大县和陕西省优质核桃外贸出口基地。于是,“核桃王”高绍棠,便在洛南地区广为流传,也为西农争得好口碑。

1970年,高绍棠离开杨陵,来到条件比较艰苦的洛南山区,在那里建立了核桃研究试验点。“听说来了大学老师,群众纷纷拿着受害的枝条让我查看,有的拿着虫子请我讲防治办法。这到底是病害还是虫害?是缺肥还是缺水?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我在想,我是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实事求是的模范。我就老老实实地不耻下问当地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

从此,核桃林成了高老师的家。他整日爬山越岭钻核桃林,细心观察,采集标本分析,终于发现了危害核桃树的主要害虫是小吉丁虫和核桃举肢蛾。可是,正当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的时候,忽然间吉丁虫和幼虫都不见了,有群众反映,吉丁虫有可能钻到树枝里去了。于是,他就把受害的树枝拿来削,一连四天,削了五百根,终于找到了藏在树枝皮质下的吉丁幼虫。“这以后我每天都要削二十多根病枝,仔细观察幼虫的生长规律,寻找解决办法。几个月过去了,幼虫变成了成虫,成虫又开始产卵了。就这样我们几个人整天守候在被侵害的核桃树下观察,白天吃不好饭,晚上睡不好觉,人也瘦了,眼睛也熬红了,最终啊,摸清了吉丁虫及它产卵的规律。同时,我也提出了一套简单有效,易被群众接受的防治方法。”

为防治虫害,高绍棠走遍全县,举办核桃害虫防治学习班20多期。曾经有一次,授课需要活标本,他爬上了核桃树不慎掉落,昏迷不醒6个多小时。两年多时间,他在洛南召开了32次调查会、访问50多人,接待了来自云、冀、鲁、豫和西北几省区5000多人次参观学习。自此,四皓乡的核桃产量由1971年的9000公斤提到了1974年的2.3万公斤。高绍棠集思广益,把栽培核桃的经验汇集成四万多字的《洛南核桃》一书。这本书是科技与果农相合的结晶。

洛南的核桃增产了,可是高绍棠并没有满足。从长远考虑,还得再解决良种问题,在培育选育优良品种上下功夫。于是,他奔波于全县的所有核桃产区,采集大量标本,拍摄大量照片,搜集大量数据。终于从全县几十万株核桃中选出15株高产优质的良种树进行无性繁殖、嫁接实验,取得了成果。连续五年指导果农对合阳等10余县20万株低产劣质核桃树进行“高接换优”,使洛南、合阳等县核桃林群体发生巨大变化,使洛南的核桃株产量比原来增长了四倍多。

“就是从那时起,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征服核桃病虫害,让果农增产增收。从此,我走上了从事核桃研究道路。”高绍棠如是说。据了解,20多年来,高绍棠在核桃研究中从来没有停下他顽强探索的脚步,他先后培育西扶一号、西林二号等6个核桃新品种,培育板栗新品种2个。在我国核桃研究领域,高绍棠制造了“五个第一”——第一个用主要指标法选择优树,第一个提出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来解决核桃良种化问题,第一个建立了全国性的核桃砧木实验园和不同砧木不同接穗的亲和力试验,第一个开展把晚熟核桃品系培育成优良品种的实验研究,第一个进行了核桃生殖生理生化测定和细胞学的观测研究。

周占琴:让群众发“羊”财

中国肉羊产业长期落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舍饲养羊成本高,不赚钱,而且养殖规模越大,亏损越多。这一难题好像一条鸿沟,挡在很多人面前,不仅让很多畜牧技术人员感到畏惧,还让很多养殖人员陷入贫困,给压在贫困人口的雪上又加了一层霜。

周占琴教授在畜牧领域工作了多年,一直将服务产业当作天职,面对这一现状,她怎么也坐不住了。去华北,下江南,开始了一场深入细致的产业调究工作。调研发现:繁殖力低是制约舍饲肉羊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一只母羊如果一年产一只羔羊必然亏损,产两只可以保本,产三只才可能盈利。因此,发展舍饲养羊业必须从更新“种质”入手,改变传统饲养方法。而饲养在江浙一带的湖羊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产肉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可满足舍饲养羊的种质选择条件。因此,她指导甘肃元生公司率先将多胎湖羊引到甘肃金昌。事实证明,该品种非常适合舍饲,是可在北方地区推广、利用的优秀母本绵羊品种。

在此基础上,周占琴又总结和建立了肉羊“461”高效生产模式,将羔羊出栏年龄提前到4-5月龄,缩短了肉羊饲养周期,提高了羊肉品质,降低了养殖成本,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收益。目前,湖羊不仅成为甘肃金昌市一张靓丽的名片,而且被推广到西北、华北、华中,甚至西南广大地区,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肉羊产业的一场革命——舍饲养羊不仅可以赚钱,而且进入健康发展轨道。养湖羊也成为很多地方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

退休后,周占琴依然为社会发光发热,每年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时间都在200天以上,不仅要回复数以千计的咨询电话、短信和微信,还积极参与畜牧基地建设工作以及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和扶贫帮困活动,从陕北到陕南,从河西走廊到黄土高原,从秦岭北麓到六盘山下 ,从农家小院到羊舍棚圈,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脚印。2018年在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一个月,她就带着轮椅出差,在延安吴起、志丹、安塞和铜川等地指导肉羊生产。

随着产业的发展,养殖技术仍然需要再研究、再创新。母羊产羔数量问题解决了,但羔羊的成活与健康生长需要更多的营养保障。为此,周占琴通过实地考察,将世界上最优秀的奶绵羊胚胎引进来,希望通过导入奶绵羊血液提高湖羊的产奶量,进而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目前这一计划已经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个奶绵羊产业和一个注入奶绵羊基因的肉羊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一切对助推国内肉羊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走向致富之路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徐福利:从书本到田间

教会一个人,就业一个人,脱贫一户人。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特别是对于边远贫困山区的贫困群众尤为重要。徐福利就是一个从书本到田间的典型。

退休两年来,他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和杨凌示范区老科协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为培养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奉献自己的知识力量。先后在陕南、关中和陕北贫困县区做了二十多场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员1500多人,提高了贫困户种植水平,为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做了一些工作。

2020年6月17-18日,徐福利应合阳县扶贫办邀请,在甘井镇为苹果种植户做果园土壤管理技术培训,从合阳苹果生长的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管理,改良培训土壤、土壤施肥的种类选择和施肥时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果农对果园的深耕,施用有机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施肥配合施用技术等有了很大提升。参加现场培训果农达到450多人。果农表示,希望今后能得到更多的苹果施肥和果园管理技术的指导。

2020年5月27-28日,在陕西省委老干部局、陕西省老科协科技扶贫“三下乡”走进宝鸡市陈仓区西山活动中,他给陈仓区香泉镇三泉村柴胡种植基地进行柴胡种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状况,给柴胡种植户系统培训了柴胡种植的规范化技术,从柴胡的选地整地、种子催芽、播种时间、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打花薹、防止根腐病等各阶段的管护环节以及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并在田间对药农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讲解。对药农提问一一进行了现场解答。使农民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了柴胡规范化种植要领,提高了农民发展柴胡的信心,得到了地方政府和药农的欢迎。宝鸡市陈仓区为了发展“十大秦药”之一的西山柴胡,在陈仓区香泉镇大力发展柴胡产业,亩产收益4000元以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夯实了坚定基础。柴胡成为了当地特色生态种植产业。

2020年7月25日,他又应邀跑到麟游县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每到一处,首先听取农民在中药材种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针对农民普遍存在的中药材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中药材施肥和追肥要领以及中药材土壤培肥措施等一系列细节性的具体实际问题,应用多年的科研积累,并结合在其他地区指导中药材种植的成功经验,从选地整地、施用底肥和中药材生长期各阶段的管护环节以及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向药农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讲解。随后,深入到田间地头,到药材种植基地现场进行指导。他到现场还着重强调药农要把握好施肥时间和一定要了解相关肥料所含的成分,对农民的现场提问一一进行了解答。使农民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要领,提高了农民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