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何景毅博士荣获陕西高等学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专项组特等奖并入围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这个“特等奖”究竟是如何练成的?
何景毅接受电视台采访
用心打磨:“上一堂好课需要下多大功夫?”
在采访中,何老师多次提到,有幸参加本届陕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比赛归来,他感慨很多、收获也颇多。比赛的过程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青年老师责任与使命。
在备赛过程,学校邀请经验丰富的校内校外专家给何老师最大程度的指导和帮扶,从选题、讲课、课件制作、语言表达等进行修改和指正。同时在院内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不断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中获益匪浅。何老师表示,比赛的过程是一次和其他院校优秀老师难得的交流机会。通过比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互相交流经验,彼此分析教学心得,使他更懂得了上一门好课真的需要智慧和艺术。同时,也让何老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才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最后,经过这次的青年教师的竞赛,何老师更加明确了以后的努力方向,那就是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老师!
教学相长:“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在何老师看来,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给学生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言一行给学生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讲道,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引导广大学生与不良思潮进行斗争,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理念。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更为优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何老师不仅教学能力突出,作为硕士生导师,他始终认真负责,兢兢业业。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班研究生赵晨昱说道,“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我的导师何景毅老师总是尽其所能,启发我、指引我。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论文写作,何老师总是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帮我答疑解惑。同时,与何老师的每一次交流讨论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成长、一剂良方。何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新颖的学术思维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将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道阻且长:“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何老师坚定地说道,“做一名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自任教以来,何老师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以德育治教。同时,时刻注重自身师德修养,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言谈和举止充分展现教师良好气质,赢得学生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他表示,在未来工作中,将继续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通过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新时代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上好开局之年的思政课,推动我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