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让优质山水滋养我们的师生

——石头河水进校园纪实

  “东控平原,西翼凤岗,前揖太白之秀,后负周原之美。”提起我校历史,你一定会想起这段夸赞学校标志性建筑物——3号楼的经典诗句。80年前,地处关中平原三道塬源头之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巍巍秦岭群山中的太白高峰相望相映,诉说着“经国本解民生”的凌云壮志;80年后的今天,太白山上的清甜之水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员工的生命之源,我校的历史再次与美丽的太白山相依相连。

  今年3月,来自太白山的石头河水进校园后,校党委书记梁桂激动的说,让优质山水滋养我们的师生,要把这项关系师生员工生命健康的惠民工程做好做实。


石头河水库一角

杨凌地下水堪忧

  关中地区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的赞誉。相较于其他地区,这里有多条河流滋润,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村镇密集,人们安居乐业。传统上,人们的饮用水都取自地下。为何不继续就地取水,却舍近求远?

  “地下水供应严重低于需求,地下水水质普遍受到污染,必须开源节水!”我校水资源研究专家、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刘俊民给出了答案。

  地下水是贮存于地表以下岩土层中水的总称,具有地域分布广、随时接受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便于开采、水质良好、径流缓慢,具有重要的供水价值。据悉,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量开采地下水以及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已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以地下水供需矛盾尖锐、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最为突出。关中地区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7%,不足全省的30%,属严重缺水地区。

  刘俊民教授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参与杨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研究,2012年主持制定杨凌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他介绍,杨凌境内虽有渭河、漆水河、韦河、渭惠渠、高干渠等过境河渠,但地表径流排泄畅通,自产径流难以拦截利用。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主要依赖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近20年来,全区地下水位以每年0.6米的速度在下降。全区水资源总体紧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五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地下水可供水量仅可为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企业用水量的37.04%。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的同时,水质也在降低。“地下水硬度增高了,主要表现就是热水壶结垢增多。”刘俊民教授说,这是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增高的结果,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的污水不合理排放。

  相关研究表明,长期饮用高硬度的水,会引起心血管、神经、泌尿造血等系统的病变。据校医院院长、内科主任医师穆沛红介绍,全校7000余名在岗和离退休职工中,结石发病率为0.4%左右,比例虽然不大,但也应该引起足够警惕。

  优质水源在哪里?

太白山间石头河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目可近月,前行若如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登太白山》中所吟诗句。太白山是横贯陕西省的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也是秦岭的最高峰,因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故称太白。“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

  发源于太白山的石头河,库区670平方公里内无任何工业,天然植被好,流域内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6%以上,水质甘甜醇美,是关中中西部最优质的水源地。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16mm,平均径流4.48亿立方米。

  石头河水库位于关中西部眉县、岐山、太白三县交界处,其总库容1.47亿立方米,年调节水量2.7亿立方米,是一个集防汛抗旱、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产养殖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中水塔”之美誉。

  2000年,石头河被省环保局列为全省地表饮用水保护区,经省水文局宝鸡水质监测中心长期监测,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达到了集中饮用水源地表Ⅰ类水质标准。水库于1996年开始向西安市供水,2009年开始向咸阳市供水。多年来,经权威部门连续监测,库水一直保持着地表一级饮用水的标准。  

  2012年11月20日,在第19届农高会开幕当天,清澈的石头河水正式流进了农科城,杨凌从此告别了只能饮用地下水的时代。引石头河水入杨凌的供水工程起于眉县万家塬,到杨凌新华水务有限公司的净水厂,总长17.867公里,其中有管线穿越渭河。在供水工程开工典礼上,时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梁桂曾激动地说,这项民生工程,不仅能够改善杨凌人民生活质量,还将为杨凌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条件。 

  我校师生有望喝上甘甜的雪山水了。



石头河水库是杨凌饮用水源地

清水入校惠师生

  2013年初,学校将石头河水进校园作为重大惠民工程列为学校重点工作,11月,石头河水进校园工程开工建设。

  我校校园面积大,地下管网、管线复杂,施工难度大。为此,学校后勤管理处积极开展工作,多次对方案进行论证优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部署,对工期、施工任务进行精心安排。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2014年10月,校内供水管道施工基本结束,累计完成七个校区九个施工段共5000米管道的铺设工作。2015年2月、3月,南、北校区先后完成管道冲洗、消毒等工作,水质送检化验合格,石头河水正式供应我校师生。

  试通水前,学校后勤部门连续2次将供应南北校区的石头河水采样,送往陕西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咸阳检查站检验,报告显示,所检水样34项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样酸碱值均介于6.5-8.5之间。水样总硬度平均每升145毫克,远远低于国家每升450毫克的标准限值。

  “终于喝上放心水了!”保卫处干部党晓兰对石头河水赞不绝口。党晓兰住在北校区西区博导楼,提起石头河水进校园之前的饮水经历,她难以释怀:水烧开了,在壶里沉淀后倒在水杯里依然浑浊,仔细看,水面上还有些漂浮物。为此,她花高价买了一台净水机。“水质不好,时间不长就得清理。听说有人为了避免病从水入,还专门买桶装水做饭。”现在,她的净水机也不用了,“水很清,直接加热饮用,做出来的饭也比以前有味道了。”

  “石头河水是健康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研究生孙亚莉对石头河水进校园很关注,“石头河水与之前地下水相比有很多不同:一眼望去,清亮透彻;饮用起来,有股淡淡的清甜,口感较柔滑。”她说,石头河水硬度低、呈弱碱性、无异味,这些都是健康水的标志。“只是从触感来讲,水有点冰凉,让大家开始不适应。” 

  “早就盼着用石头河水了。”后勤处动力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玉良说,工作中最烦恼的就是地下水硬度太高,为降低硬度而使用的工业盐消耗量大,“锅炉每3-5年就要进行清洗和大修”。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南校区锅炉管理员王迪对石头河水进校园前后的对比感受强烈,“用石头河水省工、省钱。” 

  据悉,因市政供水管网未敷设到位,水保所、植物所、旱农研究院、水科所、林研所5个校区管网未能与市政管网碰口,无法实现供水。为争取让以上校区的师生员工尽早用上石头河水,学校积极协调推动,已完成上述5个区域管网碰口立项审批工作,近期工程将开工建设。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