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助力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又一年

又是一年苹果红。

自去年10月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苹果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种源创新、肥水高效利用、苹果产业全程机械化转型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西农智慧和力量。

育得良种助丰收

321A9159_副本.jpg
“秦脆”苹果满枝头

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好吃的苹果!”发出这样惊叹的,是陕西省洛川县老庙镇聚丰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文庆。他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邂逅“秦脆”的情景。那是在2019年,他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市洛川苹果试验站参观学习,看到矮化密植的满树“秦脆”苹果,忍不住摘了一个吃,又脆又甜的口感让他终生难忘,当即决定把自家果园的60多亩红富士全部挖掉种“秦脆”,收益也是连年增加。今年平均每亩收入8万多元,有的甚至能收入10万元。

在洛川县石头镇背古村果农崔卫东眼里,“秦脆”就是苹果中的“爱马仕”。 2019年9月,崔卫东去洛川苹果试验站学习时,了解到“秦脆”苹果个大、脆甜多汁、耐贮藏,次年春天就将自家5亩果园改种了“秦脆”。第二年收入4万多元,去年收入1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30万元。“大果一个就能卖20元,回头客80%以上。”崔卫东高兴地说。洛川县交口河镇安善村退伍军人李育宏今年专门成立了“秦脆”苹果俱乐部,线上线下会员3300余人,到洛川苹果试验站培训果农近万余人次。

让大家交口称赞的“秦脆”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市洛川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锋旺教授团队于2016年审定的苹果新品种,今年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的苹果品种之一,目前已在陕西、甘肃、山西、四川、新疆等地推广近30万亩,仅今年就推广了近10万亩。近年来,马锋旺教授团队已审定苹果新品种10个,其中“秦玉”“秦霞”等5个品种为今年审定。这5个新品种的成熟期、颜色各不相同,且抗逆性强、品质好,有利于促进我国苹果品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今年与“秦脆”一起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苹果品种的还有我校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团队的“瑞雪”苹果新品种。近年来,该团队陆续选育出“瑞阳”“瑞雪”“瑞香红”等苹果新品种,目前已在全国推广40万亩,增加效益5.13亿元。“让中国苹果装上中国‘芯’,填补中国苹果品种品牌在世界上的空白。”赵政阳表示。

王菲是我校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3月份以来就一直到洛川苹果试验站做试验,目的是选育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红肉苹果品种,进一步满足大众对功能果品的需求。她表示,在试验站近150天的时间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切实体会到了果园管理的不易,也更加坚定了继续“自找苦吃”、练就过硬本领,把先进的农业技术送达更多农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心和决心。

示范推广见成效

321A9203_副本_副本.jpg

“我觉得发展到现在,果园土壤问题最关键,希望专家们能继续围绕土壤方面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我一个人管20亩矮化果园没问题,但管20亩乔化果园实在是力不从心,希望在专家的指导下,继续发展矮化密植型果园。”……

10月20日,在洛川苹果试验站,一场围绕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正在进行,马锋旺教授主持座谈会并与团队师生一起交流工作进展,谋划下一步发展。此外,会议还特别邀请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果农代表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诉求,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一年来,围绕种源创新、肥水高效利用等,洛川苹果试验站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种源创新方面,对砧木楸子开展了染色体加倍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由2倍体变成4倍体后,楸子的抗逆性更强,矮化作用更明显。围绕制约我国旱地矮化密植栽培的“卡脖子”问题,以楸子为核心亲本开展了砧木杂交选育,已经区试20多个抗逆矮化的砧木优系,有利于在山地、旱地果园推广矮化密植。加大了吴起楸子、富平楸子等本土楸子无性化的应用,仅“秦脆”的楸子无性化嫁接就示范推广了近万亩,为山地、旱地果园的提质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主要种植红富士,今年也引种了600余株“秦脆”树苗,成活率在95%以上。“这种无性化的树苗不仅长势整齐、易管理,而且挂果后果型正、颜色好,丰产、品质佳,适合山地苹果发展。”洛川苹果试验站副站长、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延安综合试验站站长邹养军教授告诉记者。

在肥水高效利用方面,主要开展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加强根系肥水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克服苹果园土壤重茬障碍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老果园改建基本上可以实现秋季挖改、春季建园,而过去则必须要轮作三年以上。

任志强是陕西轩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拥有560亩果园。自2015年建园起就经常到洛川苹果试验站参观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在专家的帮助下,果园当年成活率95%以上,亩产也是逐年增加,去年收入了300多万元,今年预计收入450多万元。在果园管理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乔化果园的管理,费时费力,根本忙不过来。为此,他于2021年从试验站引种了30亩易于矮化密植的“秦脆”苹果新品种,去年开始挂果,今年挂果面积进一步增加。他北京来的朋友品尝后,当场表态明年所有的苹果不许卖给别人,他们全包了。

校地合作谱新篇

321A9221_副本.jpg
杨福增教授指导学生开展六臂苹果采摘机器人田间采摘

10月25日,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街道办苏家险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示范基地里,农业农村部苹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负责人、我校杨福增教授团队研制的六臂苹果采摘机器人正在进行苹果采摘试验,这也是该团队继去年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试验成功后又迈出的重要一步。杨福增教授告诉记者,相较于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六臂苹果采摘机器人采摘效率更高,同时新增了夜间作业功能。团队将继续优化、完善苹果采摘机器人,尽快让科研机变成商品机,为解决农机“卡脖子”问题,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012年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强与延安市的合作,助推延安苹果面积由285.3万亩发展到331.7万亩,产量由260万吨增加到400.5万吨,鲜果产值由76.6亿元增长到219.1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由5250元增加到9688.6元,让延安成为中国及世界重要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今年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校地双方续签了合作协议,校地共建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站就是其中一项内容,并于今年9月26日揭牌。

去年以来,为助推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我校专程赴南沟等地开展了工作调研,与延安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座谈,围绕调研发现的问题和地方需求,就苹果提质增效、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矮化密植栽培、装备智能化信息化、自然灾害预防、品牌建设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就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今年5月,我校“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团队的师生奔赴延安各地果园,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目前,该团队已围绕土壤贫瘠、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开展了研究,探索实施了果园油菜绿肥还田、微地形集雨快速入渗保墒、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等技术,助推延安山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宋书洁是园艺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她告诉记者,自今年五月份以来,她已经是第11次到洛川苹果试验站,围绕苹果果实免套袋开展相关研究。在站期间,她每天都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观察记录、采样实验,测定果实内在品质,探索解决和实现苹果免套袋栽培技术,为助力苹果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在品种选育推广、现代栽培模式、品质提升、苹果全产业链健康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助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红苹果继续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金苹果。”马锋旺表示。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