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信息学院以“学院工作年”为契机,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凝心聚力,潜心育人。
凝聚共识 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学院培养人才应以何为“魂”?--培养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多元化的全能专业技术型人才,这是该院人才培养工作灵魂所在。
构建课程体系,确立特色培养方案。该院构建了以“夯基础、突核心、重拓展、强实践”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以贯穿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教学改革研究,开发了集“教学、交流、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化平台,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质量管理。该学院重视教学过程质量监督和反馈制度,建立以学生、课组组长、系(部)主任、学院(督导组和教学委员会)共同参与的院内监督体系。建立了以毕业生、用人单位、相关高校、学院协同的人才培养质量校内校外反馈机制。建立了全过程多方位的集中实践质量跟踪与评价制度。
实施院企联合新模式,搭建院企联合新平台。与知名IT企业联手,引入企业项目资源,对学生实行企业化项目强化训练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院与日本株式社UCL公司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4年选派的10名学生赴日参加企业实训,其中的7名学生在公司成功就业。2015年,学院又有6名学生带薪赴日进行实训。开创了信息学院,也是我校本科生带薪出国实训的先河。
优化师资 推动育人水平提升
教师是支撑学院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一流的学院必须要由一流的教师来创造。唯有师资队伍水平提档升级,才能更好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开展。
近年来,信息学院通过师德塑造、外引内培、学位提升、教研互动等形式,为教师成长构建起“事业吸引人、情感感召人、待遇稳定人、政策激励人”的良性机制,营造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和谐环境,促使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得到了整体优化。
在引导教师提升学历并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扩大高水平教师和名师队伍,同时,学院加大教师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力度。信息学院2015年实施任务驱动、目标管理,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学院以教改立项的形式,支持《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等项目27项作为院级教改项目,项目立项范围覆盖“教、学、管”三个方面。2015年学院共承担校级教改项目7项,学院立项27项,获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支持全年组织师生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第六届)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项目6项,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63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2项。
教育教学 着眼学生长远发展
要用好的教育影响学生一辈子,对学生一生负责,不仅要满足学生就业的近期需要,还要满足学生今后创业、发展及竞争的长远需要。信息学院组团队、谋合力,聚焦学生全面成长,全程化、专业化,助推学生全面成才。
学院组建了学业导师团队和学生成长导师团队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多渠道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学院还通过构建“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专业教育强化技能、人文教育提升素质”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让学生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学院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了大学适应和职业前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大二学生,举办了以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大三学生,举办了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指导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大四学生,举办了职前教育活动。这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
2015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98.7%,就业质量明显提高,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5570元,年薪10万以上的有3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1%。
编辑:付文婷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