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我校13人入选2016年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日前,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16年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名单,我校共有13人入选,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其中华进联、赵敏娟、杨小军、袁志友(水保所推荐)、张军华(林业研究中心推荐)等5人入选2016年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慧泉、李征、王洪宝、吴磊、翟长远、马闯、刘刚(水保所推荐)、王兵(水保所推荐)等8人入选2016年省科技新星。

  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1年实施以来,我校2014年1人,2015年2人入选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共有21人入选省科技新星。

  华进联研究员在动物和人类胚胎干细胞、雄性生殖干细胞发育分化调控等研究上取得一系列创新性进展。揭示了奶山羊雄性生殖细胞体内发育规律,建立了奶山羊雄性生殖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成功诱导奶山羊雄性生殖干细胞分化为精子样细胞,首次揭示了奶山羊睾丸组织和雄性生殖干细胞发育分化相关的中的miRNA表达谱,解析了一系列关键miRNA调控奶山羊雄性生殖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减数分裂的机制,建立获得永生化的猪胰腺干细胞系。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专利4项;登记陕西省科技成果2项;发表表国际SCI论文60余篇;主编干细胞专著1部。

  赵敏娟教授长期从事农业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农业资源配置及政策评价、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在农业自然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理论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Sustainability》、《资源科学》等期刊,其中发表在《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的论文被选定为当期封面论文。在农业资源配置及政策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ical Economics》、《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Land Use Policy》、《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其中,发表在《Ecological Economics》的论文被引次数33次。部分研究结果,入选英文版著作《Post-Faustmann Forest Resource Economics》(2012, Springer Press)。在资源系统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Water Policy》、《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技术经济》、《中国环境管理》等期刊。

  袁志友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近5年来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联、土壤-植被养分过程与植物适应性、地下过程以及全球变化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申请者近5年参编专著2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1篇,论文被他引210次,单篇他引83次。

  杨小军教授主要从事家禽免疫营养与营养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围绕家禽健康高效养殖的基础理论系统开展了家禽营养表观遗传机制研究,肉鸡大肠杆菌肠炎抗性多糖与分子靶标构效机制研究,不同免疫应激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及养分分配规律研究,家禽精准平衡饲粮配制与推广应用研究。以第一和第二排序分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22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

  张军华教授围绕木质纤维材料高效预处理和酶水解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证实了木聚糖酶和木聚糖支链酶在木质纤维材料水解中的关键作用,发现了半纤维素降解产物——低聚糖对关键纤维素酶组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获得了缓解低聚糖抑制作用的关键技术,明确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关键纤维素酶组分的激活作用。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后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resource Technology,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等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主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累计影响因子149),其中中科院一区SCI论文23篇,属中科院二区SCI论文6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4.45的SCI学术论文有21篇。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刘慧泉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赤霉病菌有性发育和侵染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通过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明确了禾谷镰刀菌有性发育和侵染致病中一些关键基因的功能,并揭示了其分子调控模式;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手段鉴定和分析了一批重要致病相关基因,明确了其在病原真菌中的进化规律。 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主要发表在Genome Research,PLOS Pathogens,New Phytologist,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Journal of Virology等同行业顶尖学术期刊上。获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征副教授主要从事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发掘、研究、利用工作。主要采用植物分子遗传学手段进行与黄瓜植物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性型表达、单性结实表型,以及彩色辣椒果色发育机理的研究工作。近5年,在JXB、Genetics、PloS ONE、TAG等刊物发表论文20篇(SCI收录论文15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SCI收录论文5篇,影响因子均大于3.0)。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审定辣椒品种1个。

  王洪宝博士主要从事肉牛肉质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研究揭示了我国不同牛种肌肉组织理化差异的分子机理,并聚焦于A-FABP基因在牛脂肪细胞和肌细胞分化过程的作用,近3年发表SCI论文7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分获201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5年度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吴磊副教授主要从事黄土高原马家沟、纸坊沟、燕沟、延河、北洛河等流域的水文过程、土壤侵蚀和非点源污染过程机理进行了相关模拟与调控研究,在Journal of Hydr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Water Policy,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logical Modeling,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中国科技论文,农业工程学报,应用力学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给水排水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

  翟长远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农机智能装备技术,主要针对果园和大田精准喷雾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果园靶标在线探测方法,大田变量喷雾控制方法,并基于新技术研发智能精准喷雾机,研究成果可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13篇,其中中科院二区以上2篇,SCI收录论文5篇,EI收录论文8篇,其中发表于《农业工程学报》的“树型喷洒靶标外形轮廓探测方法”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特别报道。以第一发明人获批授权发明专利14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4项。

  马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新方法的研发及其应用研究,利用机器学习等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植物组学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新方法,并挖掘出一批拟南芥响应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候选基因。近3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Cell、PLoS On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在Plant Cell, BMC Plant Biology,BMC Systems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他引论文分布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一项,入选中组部“青年人才项目专家”。

  刘刚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立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该地区水土流失过程、水土保持措施、土壤发育与古气候演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系列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48 篇,其中SCI及EI 检索共27 篇,CSCD 收录12 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 项,市局级奖励1 项。

  王兵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植被恢复与土壤侵蚀机理相关研究,在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响应机制、土壤质量、土壤分离过程水动力学机理、土地利用对土壤分离过程的影响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进展,以第一作者在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Catena、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水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4篇。

  新闻背景:

  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扶持和造就一批高水平优秀创业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陕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支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从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项的研发团队中,遴选、培养和支持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入选者应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主持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经验。

  青年科技新星主要支持:通过对青年人才开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活动提供项目资助等方式,培育学科和技术带头人,使其尽快进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计划,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入选者应从事研究开发领域属于国家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并对提高省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编辑:付文婷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