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科研新进展】(9)我校青年教师刘娟博士的论文在《Solutions》发表

  由我校青年教师刘娟博士撰写的“视角”文章 “当前中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策略与举措”(Strategies and Initiatives Addressing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hina)在大众学术杂志《Solutions》2017年第2期发表。

  文章从主流的一些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出发,认为从技术、法律、监管等方面采取一定措施是必要的,但仍面临很多执行上的困难和障碍;规模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可溯源机制、第三方检测等具体的提议则更多将食品安全问题简单化为单一的监管问题或者技术性问题,且往往将小规模的生产者视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源头,从而有效保护大规模的工业化农业生产者和食品供应商,并导致整个食物体系的进一步工业化,但孕育于工业化生产体系之中的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并未得到回应。

  目前,国际上很多学者和草根力量都在寻求工业化食物体系的替代方案,以争取个人、地方社区乃至国家的食物主权。过去十多年,在国际经验的启发下,中国社会也涌现出多种替代路径,例如,以小毛驴市民农园、分享收获农场等为代表的 “生产导向解决方案”——“社区支持农业”(CSA Farms),即强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风险共担与收获共享,追求生产过程的有机、自然、无公害、生态、可持续、健康等因素,从生产出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另一种有代表性的模式则是以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搭建产销平台为主的“有机农夫市集”,旨在绕过从农场到餐桌的诸多环节,缩短流通链条,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交易、“参与式保障体系”(PSG)等重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围绕食物体系构建新的熟人社区。

  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上述两种方式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同时也指出,二者都是以城市中上阶层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出发,但对于在农村地区生活和劳作的小农及其生计并没有足够的关切。然而,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有其社会发生机制以及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背景的,因而,应对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更加整体性的思维出发。由荷兰社会学家提出,在中国北方几个村庄开始实践的“巢状市场”(nested-market)模式不再限于改变食物生产——流通——消费中的某一个环节,也不仅仅为简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而是试图通过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小农积极参与健康食物生产和乡村建设,使其在获得更多自主性与可持续性的同时,能够为自身和城市中下阶层消费者提供更加自然和健康的食物,从而挑战工业化食物体系,以回应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来看,这一路径在实验村庄和社区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循环,彼此共同学习,既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民家户生计,同时也使更多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健康的食物。其中,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新媒体等沟通工具的使用等都非常重要。

  文章最后指出,所谓的“解决方案”并非可以不加思索和创新就在任何地方照搬照用,在对替代性食物体系的探索中尤其应注意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机会和成本的分化,同时要警惕大资本借有机、生态之名,行土地攫取和金融钳制之实。

  《Solutions》是同行评审的智库型学术期刊和大众杂志,风格类似《Nature》和《New Yorker》的碰撞,重点关注气候失调、生物多样性丧失、能源下降、过渔和过牧、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人口、贫困等诸多可持续发展议题,探求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文章链接:https://www.thesolutionsjournal.com/article/strategies-initiatives-addressing-food-safety-problems-contemporary-china/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