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让核桃脱贫产业的大树更加繁茂

——我校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十年发展小记

  戴有“贫困帽”的商洛市山阳县,如今已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她的发展变化,也是我校大学推广模式下建立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的实践缩影。今年,我校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建站已经整整10个年头。十年来,试验站的科技推广团队为山阳县、商洛市、陕西省的核桃产业出实招、做实事。截止2016年底,商洛市核桃面积达到317万亩,产量10.76万吨,产值21.5亿元,全市果农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较2006年,分别增加了172万亩,8.71万吨,18.5亿元和1454元。实现了面积翻一番,产量翻两番,产值和人均核桃收入翻三番。

  时间更迭、数据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团队“能吃苦、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和对当地果农的爱心帮扶接力。

要“面子”更要“里子”

  陕西是我国核桃主产省份之一,位于秦巴山区的商洛地区是全国有名的核桃主产区,资源丰富,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陕西省地市首位,辖区内的山阳县则是商洛的核桃主产县之一。如果说扩大核桃种植面积为山阳核桃产业撑起了“面子”,那么做实“里子”则成为我校核桃试验示范站对山阳所做的一桩实事。

  山阳县林业站技术干部王锋至今都清晰记得,2007年春季,试验站专家在山阳县城关镇的权垣村大小沟实施核桃高接换优示范工程,自己作为技术干部配合试验站工作的场景。当时个别村民情绪激动,不能接受碗口粗马上就要结果的核桃树被拦腰锯掉。为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抢抓嫁接有利时机,首席专家翟梅枝教授、县林业站技术人员以及村主任多次给群众做工作,当时林业局的武建书局长拍着胸口给群众保证。当年在山阳共实施核桃高接换优500亩12000余株,经过抹芽、放风、绑扶、施肥等后期管理,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核桃高接换优新技术的示范效果带动了实生核桃树和低产劣质树的逐年改造,使山阳核桃终于在有量的基础上,开始有质的提升。

  “虽然是农技干部,但是知识面毕竟有限,试验站就成了我心中的品种园,让我认识了适合山阳种植的‘香玲’、‘西林3号’,老师的精心指导,手把手的教学,使我学会了包膜遮阴舌接技术,学会了核桃疏散分层整形以及核桃树修剪等好多技术。”王锋兴奋的说。

  “试验站就是我们农民的大课堂,核桃科学管理的样板”试验站附近的郭家村村民任水民充满感激地说。“和试验站当邻居就是实惠大得很,看试验站种啥好品种,我也跟着种,专家还教给我嫁接技术,我现在嫁接的树绝对一遍过,保成活。”任水民骄傲地说。

  自从有了试验站,每年各镇办都要组织村组干部、技术能手去观摩学习,十年间,在山阳举办了各类培训176场次,受益种植户达2.86万人次。

从“不清不楚”到“一清二楚”

  说来也巧,记者在商洛陈塬街办上河村采访时,碰到了一位正在进行夏季修剪管理的村民,他也叫王峰。交谈中他说:“我从小就喜欢作务核桃树,2000年开始,政府又号召种核桃,我就严格按照村上的规定种,但收成总是不尽人意,直到通过培训认识了翟梅枝老师,才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我都是‘胡种’哩”。

  上河村也是我校的定点扶贫包联点,“核桃高效丰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就由翟梅枝老师负责。“翟老师每次来,我都拿着修枝剪寸步不离,陪着翟老师一边查看树势、不同品种表现、施肥效果和病虫害防治情况,一边听翟老师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这是什么品种,那是什么品种,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在翟老师的培养下,现在园子所有品种我都认识,对不同品种的特性也心里有底了,管理才能对症下药,农民在地里实践的多,再有理论知识的给养,就更全面了。” 如今王峰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核桃土专家,当了师傅,带了20多位徒弟。

  每年四月萌芽期,王峰带上20多位徒弟,其中还有十几户贫困户,到临潼、宝鸡和湖北核桃种植区专门嫁接改造核桃树,一个月就能挣20多万,人均一万多元。

  “翟老师都那么下功夫,咱自己的地再不学技术,咋对得起翟老师。”上河村贫困户徐兴山充满感激的说。2016年冬天,结合项目实施,翟老师送给村上52吨价值13万多的生物有机肥,给了86户贫困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翟老师不仅给这些农户授以鱼,也授以渔,从把上河村核桃园2016年冬施有机肥列入计划,到挖沟、送肥、施肥,整个环节翟老师都亲力亲为。在施肥临近结束时,天空飘起来雪花,翟老师这样告诉果农:“大家把这个肥施好,把自家的树管好。你们看,刚施上肥,老天就帮忙灌雪水了,瑞雪兆丰年啊!”

“扶志”也“扶智”

  摆脱贫困需要智慧,科技“扶志”和“扶智”又加快了校地合作的步伐,为政府与高校间的有效互动架起了桥梁。

  “自从和学校结对子以来,在专家的帮助下,预计今年一亩地能增产20%-30%,贫困户的收入能达到贫困线以上,学校给的帮助都是实实在在的,太感谢学校了,村上的变化大家都看得到,感受得到,我替村上感谢学校。” 既是上河村的姑娘也是上河村的媳妇,现在又是支部书记的李彩凤激动哽咽地说。

  村上贫困户赵兴民开心告诉记着:“虽然今年的核桃还没收,但看着从没有过的绿油油的核桃叶,满树的大核桃蛋,心里底气就足,专家给我长了精神,出门人也看得起了”。

  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雨飘雪,商洛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的核桃地里,都会有核桃试验示范站团队老师为实施高接换优工程现场指导农民嫁接专业队的场景;为来年丰产稳产指导整形修剪的场景;为尽快解决核桃主要病虫危害指导打孔注药等防治场景;为尽早选育出山阳优良乡土品种以及指导核桃遗传资源调查而奔波的身影……。

  十年如一日,他们走到哪里就将核桃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宣传到哪里,把技术培训带到哪里,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永远不走的技术骨干。

“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

  “翟梅枝作为一个女同志,太不容易了,十年树木不容易,3600个日夜坚持难能可贵”。说这话的是我校农学院退休专家王立祥老师,他在参加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成立十周年研讨会时发自肺腑地说了6次“不容易”。

  2006年8月,原校长孙武学带队到商洛调研考察、酝酿建立核桃试验站,2007年春,在商洛市委、市政府和山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正式启动建设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从山阳县政府提供土地、交通工具,水电路实现“三通”到挖坑、建园等,试验站的核桃示范园建成了种质资源区、栽培试验区、良种采穗区等3个功能区,并拥有滴灌系统、远程可视系统和自动气象站等辅助设施。基础配套建设有综合办公楼、加工车间、小型冷库等。组建了一支校地联合,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高效稳定的科技推广团队。

  北京农林科学院林果所郝艳宾研究员告诉记者,商洛核桃文化底蕴深厚,他先后6次来到商洛,每次都深感变化之大,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认为校地合作是很接地气的一种合作模式,他希望能推广到更多地方,更好服务社会。

  在试验站办公楼的天台上,看着2010年“7.23”洪灾后重新修葺的试验站核桃幼园,翟梅枝感慨良多:“2007-2017,核桃试验示范站10岁了,我也从孩子眼中的翟阿姨变成了翟奶奶。但只要把成熟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落实到果农的核桃园里,看到他们核桃丰收了,腰包鼓起来了,通过发展核桃走出了贫困,收获了丰美的生活,我们的一切辛苦都值得。”

  对于未来,翟梅枝表示会和团队成员一起,以建设“百年老站”为长远目标,力争将山阳核桃试验站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桃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在现阶段商洛核桃提质增效的关键期,继续发挥好核桃智库作用,共同推进商洛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核桃及其副产品开发,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打造“商洛”核桃品牌,助推产业脱贫,让核桃产业的大树更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