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首都大学生记者团走进我校

  7月26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组织的首都大学生记者团来到我校进行集体采访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穿越千年丝路  探寻中国印记”。记者团成员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京沪地区38所高校以及我校和西安交通大学的42名大学生组成。

  在猕猴桃试验示范站,科技推广处处长王亚平详细介绍了我校农业科技推广的“西农模式”,示范站首席专家刘占德研究员介绍了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以及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丰产增收等情况。示范站推广团队的各位专家和猕猴桃种植示范农户在田间地头接受了大学生记者现场采访。

  在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大学生记者们听取了我校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情况介绍,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高精度蒸渗仪、植物根系生长监测系统等科研设备设施。

  冒着酷暑高温,首都大学生记者团一行还参观了博览园。

  下午,学校在国际交流中心召开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介绍和集体采访会,副校长罗军出席并介绍学校简况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新闻中心主任薛建鹏主持介绍会,国际处副处长乔文军介绍了我校倡议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工作进展及未来设想,在丝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颇有成效的马铃薯专家单卫星教授、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研究员、作物栽培专家海江波教授先后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进展,来自巴基斯坦的动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鹏飞、资环学院硕士研究生金乐天两位留学生也畅谈了自己在西农学习生活的收获和体会。记者团分组采访了罗军和各位专家、留学生。

  一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时值关中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艳阳高照下,同学们步履不停,汗水浸湿衣衫,但大家的兴致丝毫不减。无论在试验站还是实验室,无论是个别访谈还是集中采访,大学生记者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手持记录本、照像机或摄像机,思路清晰、问题敏锐,始终情绪高涨、热情投入。

  清华大学库鑫同学说:“座谈中听到两位留学生谈及他们当年是在同学的介绍、鼓励下来到西农求学的,我想这正是国家‘一带一路’的精神所在。当中国‘一带一路’真正给沿线国家青年留下良好印象并打动他们时,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从而使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更广泛的区域国家建立起更加良好、互利的合作交流关系。”

  中央美院宋春雨同学说,通过在猕猴桃试验站的参观学习,得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猕猴桃产区,为科学家取得的成果点赞,更为他们服务当地、服务中国“三农”而由衷地敬佩。西农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没有只在校园做学问,而是走进农村农民中,在黄土地上做着大量的成果研发和科技推广工作,给农民送上了实实在在致富的钥匙。

  据悉,首都大学生记者团是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由在京央属和市属60余所高校组成的学生群众团体,成立十余年来,每年暑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集体采访活动。在今年的活动中,记者团成员将在共计8天的时间里,分别奔赴西安、杨陵、兰州、敦煌、张掖等地,重新踏上古丝绸之路,对沿线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悟“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编辑:张琳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