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榆林举行

  1月11至12日,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陕西榆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举行。来自陕西榆林及安徽、山东、山西、甘肃、内蒙古、湖南等省区的农业主管部门、杂粮加工、营销、进出口企业和粮食机械企业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举办专题报告会和技术培训会。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组长、我校柴岩教授,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食品学院杜双奎副教授分别做了杂粮生产和产业形势、杂粮加工与利用技术专题报告。

  会议进行了产品展示。苦荞茶、荞麦粉、荞麦碗托、荞麦挂面、苦荞黑豆糊、米茶、黄米糕、黄米馍、黄米酒、营养米粉、营养米茶、醋泡黑豆以及小米、黄米、黑豆、荞麦米等50余款杂粮加工产品进行了展示。


产品展示

  会议进行了研讨。分析了杂粮生产及产业发展形势,剖析杂粮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技术难点,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研究部署用新的理念和现代方式推进杂粮产业发展,让特色杂粮成为致富百姓,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对于推进全省乃至全国杂粮生产和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场

  会议期间,代表们前往榆阳区名优特产展示区进行参观考察。

  新闻背景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校杂粮课题组就开始组织开展杂粮资源、育种、栽培研究,是国内早开展杂粮研究的单位之一。先后育成甜荞(西农9976、西农9978)、苦荞(西农9909、西农9920、西农9940)、糜子(榆黍1号(柴岩选育)、榆糜2号(柴岩选育)、陕糜1号、陕糜2号)、绿豆(西绿1号)、芸豆(西芸1号、西芸2号)、豌豆(西豌1号、西豌2号)、草豌豆(西选1号)等小杂粮品种26个,出版《中国小杂粮》、《荞麦食品》、《黄米食品》、《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等专著17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制定小杂粮标准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2000年以来,为推进杂粮生产和产业发展,杂粮课题组先后组织开展了国家小宗粮豆品种区域试验,试验涉及全国27个省区的100多家单位,250个试验点,筛选了一批优质专用杂粮品种,同时在全国建立30个小宗粮豆品种科技示范园,率先组织开展杂粮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杂粮机械化栽培技术、抗旱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有力地推进了杂粮生产水平的提高;尤其在榆林市农业局、科技局、农技中心等单位支持下,在榆林创造了多项全国高产记录。为推进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先后组织杂粮产业发展论坛,组织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活动,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