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科研新进展】(4)化药学院谢卫青教授在马钱属生物碱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化学与药物学院谢卫青教授课题组在吲哚生物碱合成研究方面取代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双一流B类顶级期刊《德国应化》 (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 = 11.994)上。该篇论文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化学与药物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何卫刚、胡家栋和2016级硕士研究生王鹏岩为共同作者。

  单萜吲哚生物碱结构复杂,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并且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是药物分子开发的宝库。四氢吡咯螺氧化吲哚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各类单萜吲哚生物碱以及药物分子中,此类骨架的高效不对称构建方法对于单萜吲哚生物碱的不对称合成具有重要意义。马钱属生物碱分子中除了这一特征骨架结构外,分子中还并有一个环己烷及六氢哌啶桥环骨架。过去几十年,这类天然产物独特的结构骨架启发了新颖合成方法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但其高效不对称合成仍有待于新方法、新策略的发展和应用。


图1 具有四氢吡咯螺氧化吲哚骨架的天然产物以及通过不对称串联Michael加成实现的马钱属生物碱全合成

  谢卫青教授课题组利用手性双氮氧酰胺-Sc(OTf)3催化体系,通过色胺衍生的氧化吲哚与炔酮的不对称串联Michael加成反应发展了一种高效不对称构建四氢吡咯螺氧化吲哚结构单元的新方法。该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耐受性良好,能以较好的收率和立体选择性完成连续手性中心的构建。在此方法的基础上,谢卫青课题组以10-11步分别完成了马钱属单萜吲哚生物碱(-)-tubifoline, (-)-tubifolidine, (-)-dehydrotubifoline的高效不对称全合成,这是首次通过四氢吡咯螺氧化吲哚结构单元实现马钱属生物碱的不对称全合成,为此类生物碱的全合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

  相关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800567/full

  谢卫青教授课题组网页:http://www.groupxie.com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