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

  “金三银四”——每年的3月和4月是毕业生求职、签约的黄金季节,也是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3月20日至21日,校党委副书记吕卫东到学院(系、所)进行深度调研,与院系负责人、分管就业工作院领导和就业工作人员一起,围绕就业市场资源配置、就业指导精准实施、就业服务全方位对接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研判形势与问题,商讨解决之策。

  据了解,2018届毕业生就业市场回暖趋势明显,毕业生签约比例较同期有小幅增长,院系开展和推动就业的举措丰富多样:对跨行业就业毕业生加强专题培训、开设“求职训练营”、实施“党员深度带动就业”计划、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设立“直通推荐”服务、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事业单位需求的主动挖掘、实施本科生毕业生论文导师带动就业奖励制度、将就业目标与研导师招生形成联动,这些务实管用的措施,有力促进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稳中有进。

  调研中,2018届“建档立卡”经济困难毕业生和陕西省“深度贫困县”生源毕业生的精准就业帮扶如何一对一精准跟进?升学失利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服务如何快速开展?少数民族毕业生及就业竞争力较弱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寻找到迅速破解这些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成为调研座谈的重点。就业指导中心表示,将与院系同心同向,形成合力,从就业市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三个方面,实施五项措施,攻克毕业生就业关键阶段面临的具体问题,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一是建立起密集的专场招聘会、行业招聘会、综合招聘会、硕博招聘会和专项招聘会五道闸口,夯实包括基层就业市场在内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数量供给,满足毕业生不同求职需求;二是建立起26人的专业指导队伍,对建档立卡和深度贫困县生源毕业生提供多轮次的辅导帮扶,一人一策,直至满意就业;三是为参加公考、事业单位招考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备考培训,提升报考毕业生的笔试和面试的能力;四是建立功能丰富、交互友好的毕业生简历服务网络系统,突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招聘求职的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效提高招聘求职成功率;五是完善就业中心全员联系院系制度,为院系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全时化、立体式服务,协助推动就业工作做细、做实。

  吕卫东在调研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给学生、家长、社会必须上交的“民生账”,也衡量我们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就业工作的要求高、责任大、任务重,面对社会发展新要求、学校发展新机遇、学生就业新期望,更需要大家要带着温度去工作,稳扎稳打,推动毕业生就业充分就业、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目标,巩固和扩大毕业生就业就业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他强调,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要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还需持续不断对就业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推动,吃透、看准、拿稳。一是要准确把握就业新形势,加强宏观、中观、微观多维度、多视角的就业形势分析,优化就业市场开拓与经营的规划与布局,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与学校人才培养环节形成闭环式的信息反馈。二是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态,分类别、分层次摸准和摸透学生思想个体差异,用倒序方式,从解决就业困难学生入手,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精力投入,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好,工作就业事半功倍。三是要准确运用促进工作的手段,把握好就业工作节奏,加大投入力度,聚合人力,精准跟进,为不同就业意愿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内容和帮扶措施。四是准确谋划、调整和适应就业工作目标,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统一到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上来,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渐形成各学科专业独具特色的毕业生就业格局,让学校培养的人才走进主流、走进中心,走进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学锋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