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建设“双一流”】(8)完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机制

  研究生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校列专项经费支持优秀研究生开展国外科研合作和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多措并举推进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研究生国际化活跃度较高,逐步成为我校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坚力量。

  开辟研究生国际化项目。我校研究生可参与的国际化项目主要有攻读国外博士学位、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博士生联合培养、专项留学计划、国际学术会议、短期国外科研合作、海外交流等。以专项留学计划为例,我校已获批中荷生物质能源研究生培养项目、旱区水土资源前沿领域创新型人才合作培养项目和乳业与食品营养健康博士生培养项目,研究生成功申请到欧洲林业硕士、日本文部科学省博士生奖学金留学项目和中国科协优秀中青年交流计划等项目。

  规范研究生国际化政策。2013年,学校出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国外科研合作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管理办法》(校研发〔2013〕403号),支持研究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鼓励优秀研究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文件从申请条件、资助标准、审批程序、管理要求等方面对研究生国际化工作进行了规范。

  统筹研究生国际化资金。2016年以来,按照校院两级管理规定,学校探索以划拨资金为杠杆,牵引学院、研究生导师积极配套经费,鼓励各院系参照学校有关制度,制定本单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学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研究生导师给予研究生国际化支持。近2年,学校直接投入288万元作为支持和鼓励资金,牵引院系及研究生导师共同筹资推动研究生国际化工作,2016和2017年共计派出335名研究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其中博士167人,硕士168人。

  培养研究生国际化师资。学校积极完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机制,支持在有关博士学位授权点开设全英文课程,2016和2017年学校投入88.4万元,共奖励支持32门次全英文课程建设。启动建设4门示范课程,要求课程负责人积极邀请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教师参与,形成课程组,提升我校相关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水平,持久服务我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营造研究生国际化氛围。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近年在学校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中一直处于前列。水土保持研究所依托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搭建国际化渠道,营造国际化氛围,研究生出国交流意愿强烈,导师和所里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在学校划拨的研究生国际化经费基础上,水保所按照每生5000元进行经费配套,剩余部分由导师资助。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将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纳入培养方案实施细则,要求在学博士研究生至少有1次出国交流经历,导师和学院积极资助博士研究生出国参加高水平会议。

  提升研究生国际化服务。针对研究生申报参加攻读博士、联合培养、专项计划、短期访学等项目,研究生院指定专人负责审查申报材料,帮助学生规范申报文本格式,完善申报内容,提高申报获批率。对延期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认真审查相关材料、做好解释、积极协调,帮助同学们完善延期申报材料,确保顺利通过留学基金委审查,使在外研究生能够安心学习。

  进入新时代,学校应依托“双一流”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完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机制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重视研究生及导师“走出去”,国外优秀智力资源“请进来”,努力践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校发改发〔2018〕3号)深入推进实施升级版国际化战略,将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发展标杆并开展实质性合作,着力推动国际教育科技合作,使学校成为我国农业国际合作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高地,助力“双一流”建设。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