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

——我校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18年暑期,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集中组织630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7000余名师生奔赴陕西、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乡村振兴、科技支农、文化宣传、教育帮扶、环境保护、社会调研、扶贫济困等实践服务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复兴重任


青马学员参观梁家河村史馆

  7月14至16日,学校第十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和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红鹰训练营共同组成的95名团学青年骨干,来到梁家河、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等地学习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体会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质,以实际行动践行“西农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汲取更多正能量。

  学员们来到梁家河,实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现场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聆听乡亲们讲述习近平总书记重回梁家河村时的动人场面。学员们表示,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和埋头苦干的作风,用理想、本领、担当诠释最美的青春色彩。

  实践活动期间,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中共中央西北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一篇篇经典革命论述在这里诞生,一个个伟大重要决策在这里孕育,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望着墙上珍贵的黑白照片,展柜里陈列的先烈遗物,触摸着院落里的石桌石凳,听着讲解员详细的介绍,身处其中,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浓郁的红色革命气息,思考着延安精神不断传承的现实意义。                  

贡献“乡村振兴”智慧   西农学子在行动


西北乡村调查队员在内蒙古武川县农牧局开展访谈工作

  今年暑期,该校派出2000余名师生,分赴西北地区开展乡村调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西农智慧”。此次乡村调查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除东四盟)、西藏7省区65个地级市,47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75402个行政村,国土面积478.3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0%。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调研队就是365支服务队中的一支,在为期18天的西北乡村调研工作中,该队伍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调研范围覆盖了榆中县的23个乡镇268个行政村,足迹遍布各乡镇的每个角落。调研期间队员们累计收集县级资料26份、乡镇级资料18份,完成268份有效问卷,并与各县级、乡镇级负责人就“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等展开深入访谈。

  “这是我们第一次与政府部门对接,并且要在十分有限时间内完成如此庞杂的工作,其中的困难是超乎预期的。但这堂生动的的实践课,让我们在乡间小道上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在烈日酷暑下感受着西农的担当。”队员们如是说。

  据了解,调查队汇总结果会以递交调查报告、汇总资料信息、撰写调研日志等形式呈现,并交由学校专家团进行统计分析。

专家走进田间地头 智力支持精准脱贫


暑期三下乡队员帮助当地村民采摘花椒

  “终于把你们这些专家们给盼来了。”朴实的话语表达了渭南合阳的农民朋友们对学校农业专家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欢迎。

  服务队一行来到了合阳县百良镇段家庄,在这里,漫山遍野的花椒承载着当地群众的希望。与村里的种植大户进行交流后,服务队了解到花椒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但是近两年当地花椒产业受到了“煤烟病”的严重侵害,成为了群众们的“心病”。花椒专家王胜琪老师向群众解释:“造成‘煤烟病’的原因主要是前段时间的连续雨季加上近期高温烘烤,给以蚜虫分泌物为营养的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真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其根本原因还是春季的蚜虫防治不到位。”随后,王老师和调研团就近选取了遭受‘煤烟病’侵害的花椒树,在现场进行了防治办法讲解,群众们的心病也得到了缓解。

走进政府大院 开展民生体验

  暑假期间,学校78名学子通过层层选拔来到中央机关、陕西省政府等部门开始为期40天的见习活动。在见习中,同学们切身感受政府机关的工作氛围,了解机关单位的工作职能,学习工作程序和内容。在文化和旅游部见习的2017级研究生杨腊同学说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境界,于细微之处见水平。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校对公共图书馆法的相关学习书稿、整理相关文件档案等。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我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本领、掌握了方法,收获奉献感、荣誉感、归属感”。

  “在这里我认真阅读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扶贫、农村产业融合等多项工作发展情况报告,我意识到‘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学科的协调发展。未来我会扎实专业基础,为‘乡村振兴’奉献我微薄的能量。”被分配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见习的张子馨也深有体会。

青春脚步洒满渭河两岸 母亲河东流载满环保情

  环境相关专业的博硕士、本科生组成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调研队,以徒步考察的方式,从杨凌出发,历时半个多月,对渭河主要支流的上中下游进行水样采集和水质检测等工作,完成了从渭河源头到入河口的徒步考察活动。

  队长余瑶谈起本次调研成果时说道:“作为学校调研队第一批志愿者,徒步渭河全流域是一种艰难而全新的方式。在一路上,我们听到了来自政府、群众多方面的声音,也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角度对流域水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情况进行调研,预计将在后期对调研结果进行整合,对渭河进行现阶段合理的综合性生态评价。我们还会将这个项目持续下去,做到项目推动年年跟进、数据步步更新。”

青年使者如期而至 帮扶之情纷至沓来


志愿者实地调研中蜂养殖困难

  今年暑期,秦岭青年使者活动以“守护绿水青山 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组织了6支服务队、100余名师生分赴秦岭6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10天左右的科技支农、社会调研及环保宣传等活动。

  周至县红旗村是此次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特殊村庄,它地处秦岭深处,空气清新,花多蜜好,但是客商来得却极少。2014年,秦岭青年使者团队初次来到红旗村,发现这里虽有优质的蜂蜜,但村民们仍过着清贫的生活。于是,帮助红旗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就成为秦岭青年使者队员的帮扶项目,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浓情蜜意。今年暑假,秦岭青年使者服务队又如期来到红旗村。红旗村村主任佘印福说:“服务队的同学们给我们当地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后期我们村里边儿还有个想法,就是我们镇上和我们村上九个村,准备联合绑在一起,成立一个大的集体经济组织。以前是他们来找我们,以后我们肯定会去找他们。”

  此外,该校还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40周年观察”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开展青年乡村创客沙龙、乡村社会发展调研等,将青年学子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散组织了“万名学子进万村”社会实践活动,共发放介绍信15000份,要求每位大学生利用暑期返乡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该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西农大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殷切希望,发扬“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与趋势,激发了投身民族复兴的热忱和志向,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