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校友: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中尽展担当

  对中国百姓而言,过去是求生存,现在是活出质量,活出幸福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西农人从来不乏民族国家使命的担当。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论坛上,记者先后采访了三位我校校友,让我们去听听他们的倾情讲述——

南永平: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涉农项目让我们有成就感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同时将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未来三年将是我国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的特殊时期。作为涉农企业的负责人以及农融网联合创始人,您是如何投身国家这一重大发展战略之中的?

  武汉博大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农融网联合创始人南永平:我是85级食品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离开学校已经29年了,在博大这一综合性科技集团负责国际快销品销售及管理。两年前,我们集团老总告诉我:你是西农毕业的,请帮我们负责起农业这个板块。我作为一个西农人,学农、知农,面对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我认为,这一战略的实施主力不是农民,而是广大城市中产阶级、离退休人员、中小微企,要让城里人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最后,我选择了社区共享农场建设这个项目,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生态文旅三个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在湖北十个地市做了起来,其中“国际曾都银杏康养谷”列入了湖北随州市重点项目,得到武汉市扶贫办、旅游局的高度认可,并与全国文明村合作,其合作模式已在全市的十个地区推广。我们的这个旅居式养老方式,将村民就业、农产品销售、荒芜田地和宅基地盘活等结合起来,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吸引一批乡村能人返乡,企业再与他们合作,共同开发养殖业种植业,实现多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做了一个百名农博乡村振兴万里行活动。另外,我们建起了全国首个农融网,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农产品批发信息化平台,收集了国内数十家农批市场数据,属公益性服务,正在杨凌筹建一个地网工程,计划升级为中国农业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全国农产品销售,带动区域农业种植养殖精准化,并打造起新农民学习基地和全国农业游学基地,就是告诉农民种(养)什么,怎么种(养)。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涉农项目,让我们充实而自信,有成就感。

  记者: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优秀校友,也是大学精神、西农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对此,您有哪些感悟和体会?

  南永平:大学应该教给我们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精神。刚毕业那时,什么都不懂,四处碰壁。多年的奋斗求索,我深深感到诚朴勇毅校训带给我的渗入血脉的精神力量。我知道了首先做人要诚信。我们做项目时,无论是与政府打交道还是与农民谈合作,都是一诺千金,在老百姓家一住几个月,目的就是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如何真正帮到他。还有就是勇于尝试,走上社会快30年了,碰到很多困难,只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才会一步步走到现在。另外就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做人善良是本色,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感谢母校当初把诚朴勇毅的种子种进了我的心田,让我拥有了今天的内心充实。这四个字将是我永远的生活、工作遵循。我还有一个思考,就是我们每个走出校门的校友,无论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小、做好做坏,都要牢记自己回报母校什么。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

刘贤德: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中发挥力量

  记者: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您40余年从事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对国家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有哪些思考和谋划?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院长刘贤德:我的老家在甘肃河西走廊沙漠区,印象特别深的是每年春天,沙尘暴肆虐,我们当地人称之为“黑风”,刮起时人面对面都看不到,小娃娃、羊都会埋进沙土里,春小麦刚长出绿苗就被摧残了,原因主要是缺水、少林。我立下志向,将来学林,致力山青水秀,后来我就报考了林学专业的森林资源保护专业,一定要把知识用于家乡建设。大学毕业至今四十多年了,我一直专心做这个事情,把宁夏、甘肃西北这片的山区、林区、沙区、农区都跑遍了。祁连山太重要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屏障,它所形成的生态循环体系,关乎生态文明、国土安全、脱贫致富、民族团结,可以说是我们的生命线、母亲山,感谢母校当初教给我充实的理论知识,让我学以致用、得心应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总书记讲话,我们如何为祁连山地区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做点事?目前祁连山的保护利用得到国家省上的高度重视,我们每天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全球变化、人为影响等各类分析研究并上报国家,按照国家顶层设计,把水资源保护利用进行科学谋划,并将提高水资源涵养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引导山区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祁连山这一母亲山、生命线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您对学校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刘贤德:我理解农业院校要以农业为主,要紧扣国计民生的主线,将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贯穿在各项工作中;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要紧跟世界前沿水平;加强教育方式创新,注重培养形成优良学风、校风。

魏晓明:感谢母校赋予了我们闪光可贵的西农品质

  记者:作为一家涉农企业,您带领企业多年来一直置身于“三农”的主战场,当前,全国上下正举全力、倾全智投入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您有哪些新做法?

  宁夏晓鸣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晓明:我们企业是做家禽养殖的,与“三农”关系密切,在国家扶贫攻坚战中,我们可以也理当有所贡献。这些年,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产业带动,以龙头企业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二是就业带动,将本地区闲置劳动力作用充分发挥,并取得双赢;三是党建带动,通过联建党支部,促进了企业的正能量宣传,增加了企业的使命感;四是科技带动,让科技真正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金钥匙。作为西农学子,理应将知识回馈农业、回报百姓,我坚信农业将在未来中国具有广阔的前景,借此也希望母校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聚集广大西部的扶贫工程,与当地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在科技兴农、科技兴国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西农力量,路虽远,行则必至。

  记者:多年来,您与母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常回“家”看看,想必您对母校情缘有着深厚的体味?

  魏晓明:我是81级畜牧专业学生,从85年毕业至今已经33年了,个人创业也已经26年,这么多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家禽养殖,中间有很多次的挫折和诱惑,但我的骨子里坚持和坚守让我走到今天,这样的专注给企业带来了积累和文化、收益和财富。校训不仅是写在纸上,也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在宁夏人的眼中,西农人不会说但能干、耿直执着,我以这些大家眼中的印象而自豪,我也乐意不断去践行。我16岁进入大学,20岁时毕业,在我们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母校赋予了我们闪光、可贵的西农品质。五台山上、松柏树下,我们与老师朝夕相处,旁边就是试验田,每每想起,记忆美好也非常自豪。这些年我回母校较多,包括进修学习、毕业生招聘、建立实习某地,还有正在筹办的西农研究院,衷心希望母校聚英才、谋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愿全力以赴,为母校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编辑:王学锋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