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学子:用“双语”讲述党史故事

“12月12日凌晨,第一枪在蒋介石的居住地华清宫打响,他们采取‘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回顾党史,不忘使命。今天,我将带你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基因的地方,陕西大地上曾涌现出无数巾帼。她们不畏艰险,昂首奋进,在陕北大地的岁月深处写下波澜壮阔的红色诗篇。”

……

视频里,伴随着流利的英语介绍,西安事变、洛川会议、扶眉战役、周恩来回延安等发生在陕西大地的党史故事,被语言文化学院的学子们娓娓道来。

谈及制作党史故事双语视频的初衷,语言文化学院英语专业2019级本科生孙付玉告诉记者,去年是建党100周年,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觉得作为当代青年、作为西农学子,应该发挥专业所长,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用双语讲好党史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于是,从2021年5月开始,孙付玉牵头组建团队,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团队成员一起分头查阅资料、撰写文稿、翻译文稿、拍摄视频、剪辑制作……历时1年多,制作完成10部党史故事双语视频。

双语视频制作,文本是关键。为了写好中文文本,团队成员购买了中英文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西行漫记》等书籍,查阅了大量资料。由于学校地处陕西,再加上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团队决定围绕发生在陕西的党史故事撰写文本,按照人物篇、事件篇、战役篇、会议篇4大版块,选取了周恩来回延安、刘志丹、巾帼不让须眉、西安事变、吴起会师、延安保卫战、扶眉战役、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中共七大10个故事撰写文本,经指导教师何红梅和学院审核把关后,再进行英文翻译。

“仅中文文本的撰写就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反复完善修改。撰写文本的经历不仅让我们对党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的专业能力,丰富了专业知识。比如党史方面的专业术语,我们在专业学习中很难接触到,但在文本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权威翻译资料,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党史相关的英文表达。这也激励我们一定要把文本写好,把故事讲好,把事迹传播好。”语言文化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本科生董佳宁表示。

前期工作完成后,如何讲述故事,确保呈现效果就成了最重要的事。在语言文化学院英语系主任杨晓峰教授推荐和帮助下,有过多次校内外演讲比赛经验的2020级英语专业本科生朱鸿懿、李欣然加入了进来,与孙付玉一起承担出镜讲解党史故事的重任。“他们两个经常参加校级、省级演讲比赛并多次获奖,无论是口语流利度还是情感表达,都富有经验。有了他们的加入,心里便踏实多了。”孙付玉说。

8分钟的视频里,除了配音,出镜也就三四分钟。但就是这短短几分钟,他们不惜把文本背四五十遍,只到烂熟于心、脱口而出。此外,对于讲述的故事,朱鸿懿、李欣然也积极查阅资料,尽可能多地掌握来龙去脉,让表达更加流利、准确,让情感更加真实、感人。“现场拍摄完视频,感觉不是很满意。看了视频后觉得发挥得还可以,长出了一口气。”朱鸿懿告诉记者。他表示,参与视频拍摄对自己意义非常,不仅深入了解了许多党史故事,更是从中汲取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此外,参与的过程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比如解说中会发现文本中的一些在语法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小问题,大家就一起讨论、解决,最终予以纠正,确保表达更加精确、叙述更加流畅。

在讲述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不仅仅局限于讲故事,还跨越古今,讲到今天的发展成就。比如第七集扶眉战役结尾就讲到了战役发生地陕西眉县的老百姓,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西农科技力量的支撑下,依靠种植猕猴桃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我们想表达的就是先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努力奋斗,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李欣然表示。

这次难忘的经历让孙付玉和她的团队收获满满,不仅圆满完成了视频,得到了锻炼提升,还撰写了《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让中国红色文化走出去——以陕西党史故事为例》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已经发表,一篇即将发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方面深造的信心和决心。”孙付玉表示。

同学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家里人的认同和肯定,由衷地为他们、为学校感到骄傲,纷纷转发、点赞。“我想这也是一种传播吧。没想到家里人这么关注和肯定,心里也美滋滋的。”李欣然表示。

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万强表示,作为农林院校外语专业,如何结合国家需求和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外语人才,一直是学院中心工作。近年来,学院党委结合学校实际,鼓励学生发挥语言专业优势,积极开展诸如用英语讲述扶贫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中华文化等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