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校园展厅】沙际德:子承父业治水工

【编者按】1月5日,校党委宣传部将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名称更换为“师生园地”,继续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承父亲之衣钵,八十余载岁月,演绎关于传承与坚守的不凡人生;胸怀家国社稷,毕生奉献西农,抒写关于立德树人的教稼传奇。他就是我校水利工程专家沙际德教授。

2021年4月14日17时,沙际德教授不幸在杨凌示范区医院逝世,享年86岁。



沙际德教授照片(学院提供)


出身名门,结缘水利


1936年9月22日,沙际德先生出生在德国的汉诺威市,其父正是闻名遐迩的水利大师——沙玉清先生。彼时的沙玉清先生正在国外求学,沙际德从小耳濡目染,把结构精妙、宏伟壮观的水工建筑物早早地印在了脑海中,念念不忘。

沙际德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以父亲为榜样,勤奋刻苦,聪颖好学。1954年9月,怀着对水利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惠及劳苦大众的崇高理想,沙际德如愿迈入清华园的大门,进入水利系学习。

或许是父亲榜样力量的引领,或许是心中放不下的对西北治沙事业的牵挂,1959年毕业后,沙际德毅然前往甘肃省引洮工程局工程技术处工作,两代人对于水利泥沙问题不竭探索、不懈坚持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扎根西北,坚守西农


这个时候的沙玉清先生虽然疾病缠身,却依旧心系西农水利系的诸多事务。两年工程局的历练,让沙际德的学问本领不断精进,沙玉清将儿子召唤到了西农水利系。

泥沙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水利人。黄河水清,是沙玉清、沙际德父子不懈的追求。当时的中国,尚没有关于治沙的系统专著。沙际德便与父亲一同,完成了《泥沙运动学引论》的编撰,为我国泥沙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6年10月30日,沙玉清先生离世,临别之际,他叮嘱儿子,务必要坚守西农,替父亲完成未竟的事业。

沙际德先生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他默默耕耘于教学一线,四十年如一日。扎实的学科基础,绘声绘色的讲授,令晦涩难懂的专业课变得生动有趣;丰富的教学经验,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的课堂永远座无虚席。也正因如此,他多次被评为系、校先进工作者及优秀教师,并获评农牧渔业部优秀教师。

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他更注重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将水利精神与家国情怀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间,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有拳拳爱国心、鸿鹄报国志的杰出水利人。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武功水利实验室初创之时,条件受限,设施简陋。想起当时父亲白手起家,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建立了实验室,沙际德先生决心改建水工厅,新建泥沙厅和水工露天试验场,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做更深入的研究。

继承了老一辈水利学家严谨认真、勇于开拓的治学精神,他承担省部、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及试验项目30余项,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他还为我校争取到台湾“倪李氏奖学基金”。

退休后的沙际德先生仍不忘发挥余热,为学校与学院的建设不断建言献策。怀着对父亲的崇敬与思念之情,于病榻之上整理了《沙玉清文集》,引导后辈的水利人砥砺奋进,不忘“承大禹志,立德功言”的规训。



2018年1月3日,水建学院师生看望沙际德教授(学院提供)


作者:赵乾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

编辑:朱梦杰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