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离退休处】照金 弘扬红色文化的摇篮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之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离退休职工党委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及委员培训, 7月2日去铜川市西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地——照金及薛家寨等革命遗址参观。

  这一天,我们迎着晨曦,一行70余人乘座两辆车沿着高速公路,大约4.5个小时到达了目的地。当车爬上山坡,鳞次栉比的红色建筑群映入眼帘。在这光荣征程的热土上,留存着丰富的革命遗迹,传承着丰厚的革命精神,老一辈及革命历史工作者陈述着那年那月革命斗争史,也昭示着现在和未来。

  一天的参观学习短暂,但耳闻目睹所见,感触颇深。

老区人民富裕是最大的民生

  照金是革命老区,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照金成了西北革命的摇篮,但同许多老区一样,照金存在着地理位置远离城镇,发展步伐缓慢,群众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

  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斗争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时代的照金领导者励精图治创新工作,最终目的也是要改善民生,让革命根据地的后代更加幸福。

  当汽车爬上山巅,极目远望,“照金到了”,大家的情绪骤然高涨起来,当汽车辗转下行四五个弯道,展现我们面前的是鳞次栉比的红色建筑群,有小学、医院、居民楼及各种服务设施。镇区、景区、融合发展,照金的各镇格局初步形成。照金在开发建设,不断拓宽群众的就业渠道,使失地农民就地转化为景区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管理者和最大的受益者,直接安置群众就业300余人,各镇的72家商户,两家大型酒店,直接带动村民就业600多人,一位在酒店工作的当地村民说:“你们现在看见的红色小镇已彻底改变了镇容、镇貌、改善了旅游风貌,我们和城里人一样挣工资、住楼房、生活得很幸福。人间如果真有灵魂,先烈们九泉之下得知后生安居乐业,也就心甘慰藉了。

红色文化触动人心

  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2013年8月建成,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展厅共有两层。一层为主层厅,开设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涯专题展厅。讲解员扣人心弦的讲解,把我们这些老党员引入战火纷纷的年代,同志们聚精会神地倾听,脑海里浮现无限遐想。

  下午2时许,老党员们来到照金纪念馆,在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浮雕前,召开隆重的缅怀先烈、重温誓词活动。

  同志们在革命家浮雕前肃穆列队,两位离退休总支书记簇拥着花篮,缓缓向前走去,在党委副书记带领下,首先向先烈三鞠躬,然后举起我们的右手向党宣誓,重温誓词。字字凝重,句句担当,仿佛我们此时此刻与先烈们同呼吸共命运。先烈们功高于天,死重于泰山,祖国将永远记住自己英勇献身的儿女,先烈们的功绩与日月长存,与山河同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红色旅游净化心灵

  照金自然风景独特,拥有雄阔连绵的丹霞山和茂密的原始森林。80多年前,以薛家寨为中心的照金革命旧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革命文物、历史遗迹以及动人的英雄事迹。

  中午时分,我们绕道来到照金香山脚下,乘坐电梯来到陡峭山腰上。鸟瞰山下,心都悬在空中;极目远眺,豁然开朗,碧树琼楼,石峰峻险,景色宜人。顺着山势弯道往前走就是红军1号寨,所谓山寨,即石崖凹陷处,陕甘边特委进驻此处修建工事,据险筑堡,洞内还保留当年红军住过的土坑。看到此情此景,我和大家一样,由欢声笑语一下子变得心情凝重起来.2号红军寨为当时红军医院和被服厂。那么狭窄的山崖怎么容下十多名军医、护士、和三四十名被服厂女工,叫人不可思议,他们为根据地的建设,保持红军的战斗力做出了卓著贡献,可歌可泣!

  3号红军寨是当年红军军械厂又称“兵工厂”或修械厂,工人最多达六十多人。在这高山之巅,他们配制炸药、子弹、手榴弹的原料从何而来,我不知其解,只有为之震撼、赞扬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人间奇迹。

  4号红军寨为陕甘特委驻地和供需仓库。这里连人都站立不起的石崖下既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政治中心,又是当年红军游击队反“围剿”和向敌人发动攻击的军事指挥中心。看看脚下身旁险象环生,我们能不为革命先辈们的胆识和勇气所折服吗?

  在照金逗留5个小时期间,红色文化冲击着每个参观者的心灵。无数先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用生命和鲜血浇铸了这块热土,创造了不朽业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年代,还有什么私心杂念不可抛弃呢?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和党同心同德,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做一名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自己,做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干部;调整工作思路,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关心和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采取实际行动、切实加以解决,为党分忧,凝聚民心,真正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者简介:杨树忠,离退休职工党委北校区第一党总支第七党支部书记

编辑:李晓春

终审:闫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