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生命学院】剑桥校友分享成长感悟

  “我们青年人的发展要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应该利用好大学四年的时间,不断提升自我。”近日,生命学院邀请2006届优秀校友徐波为学生们分享成长感悟。徐波是2006届毕业生,先赴日本留学,后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现为剑桥大学博士后,2014年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

理想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徐波首先介绍了自己从西农到国外留学的经历,回顾了科研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艰辛历程。他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做研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常事,只有兴趣能让人坚持下去。在谈到如何选择自己未来方向时,他向在座的学子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尽快地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在科研路上要学会坚持,不能轻易放弃,坚持自己想做的方向并为此付出不断的努力;其次,要学会整合资源、学会变通、借助学校的平台提高自己;对于大学生而言,要珍惜这四年的时间,多锻炼,多思考,勤动手,善总结。想要学什么东西就先去对这个方向进行了解,避免走弯路。

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听的说的,不如自己看的。”谈到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徐波讲到当初正是因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自己最终决定走出去。日本七年,英国两年,国外的科研生活简单而清贫,一方面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想做出成绩,这是每一个留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徐波从出国申请、选择导师、国外的科研环境几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当被问到今后的打算时,他强调每一代人都要承担起每一代的责任,要懂得感恩。正是这种爱国之心和强国的使命感,驱使他不断向前。他提到作为大学生,不要只想到个人,应该想到一个国家。所以在大学里,不应该碌碌无为,而应该接受教育,提升思想,调整好自己的姿态和方向,不断向前。

不忘母校培养之恩

  “在西农学习四年打下的坚实基础,让我在之后的科研生涯中获益匪浅。所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相信学校。”谈到母校,徐波打开了话匣子。利用这次“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周”的机会,徐波再一次回到了母校,尽管毕业已经十年了,但是对母校的感情却越发深厚。交流会上,徐波谈到:“在西农生活的四年让我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但我从高铁站出来的那一刻便感受到了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对青年人才的和学生的培养与关心让我特别感动。作为母校的一员,不管身在何处,希望西农越来越好,同时希望每一个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成绩回报母校、为母校争光。”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