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就业中心】全力推进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聚焦难点、精准发力,在深入各学院(系、所)调研基础上,结合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紧扣毕业生求职意向和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推进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深入调研,聚焦现状找问题。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从2017年5月底就业实习招聘会开始拉开帷幕,就业指导中心在认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协调各学院(系、所)在就业市场开拓、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服务方面提质增效,共同奏响就业工作“协奏曲”。2017年9—12月份,来校招聘的各类用人单位数量突破1000余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左右。各学院(系、所)根据各自学科特点,积极动员、精准施策,和去年同期相比,签约率和意向率都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研究生主动求职意愿明显增强,签约率和意向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毕业生就业地域扎堆、就业预期过高、“慢就业”现象突出,以及春季求职高峰叠加、优质市场资源储备和经营还不足、就业引导不够等问题,去年12月份以来,就业中心深入各学院(系、所)开展密集调研和协调,与学院(系、所)共同分析形势、梳理问题、破解难题,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春季就业供需高峰做好了准备。

  紧扣市场,聚焦难点求突破。针对调研存在的问题,就业指导中心将丰富和扩大优质就业市场体量作为解决2018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就如何做实、做细、做精市场开拓和经营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提出“立足学生需求、远近结合”的市场引进思路。根据学院需求短板,紧紧抓住“金三银四”市场机遇,采取有力举措加大专场招聘会的邀请力度,力争做到“专场招聘天天有、行业及大型招聘月月办”。一是根据学生需求,结合市场存量积极邀请用人单位。通过调研摸排,将未就业学生就业意向定位到用人单位和区域,通过数据梳理,在1月底前向900多家用人单位发出专场招聘会邀请,目前已有近200家用人单位在就业管理系统招聘后台发布录用信息。年前,中心和相关学院先后赴武汉、上海、广州、杭州、贵阳等地,靶向邀请省地人才办、人才中心来校延揽硕士以上人才。二是精心筹备5场大型和行业招聘会。今年3月份主要以专场、食品和农科类专场招聘会为主,目前食品和农科类专场招聘会的邀请函已经定向发出。3月初,中心将根据考研和考公务员落榜毕业生的学科及专业分布,靶向筹备4月15日的春季招聘会、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以及4月28日的硕博专场招聘会。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模式开发建设我校毕业生大数据平台。结合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在今年3月份建成使用新的简历子系统管理模块,将学生求职简历和信息嵌入系统,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系统内的闭环双向选择,搭建联结政府部门、高校、基层单位及行业知名企业的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及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力争在今年9月份和相关省市大数据平台对接,建立我校毕业生与各类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大数据平台。

  优化服务,聚焦任务抓落实。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不够系统、到“三农”领域和基层就业创业工作引导不够等问题,中心认真研判,努力在就业指导服务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强化分类指导,加大就业引导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业发展“一对一”个体咨询指导工作,优化整合职业咨询队伍资源,分学科建立职业咨询队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职业发展方向分类向毕业生提供职业咨询和辅导。推进线上线下咨询深度融合,扩大咨询渠道,增加咨询密度。充分发挥辅导员、导师、班主任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在学院(系、所)成立毕业生委员会,发挥朋辈示范指导效应,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领域,积极到基层就业。促进毕业生与岗位信息精准对接,对投简历学生有针对性加强指导,有效提升签约率。二是优化就业精准服务,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重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陕西国家深度贫困县、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分类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实行一周一对标,做好求职技能培训、跟踪关注等工作,确保困难群体就业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三是进一步转变作风,聚焦责任勇担当。从本学期开学开始,就业指导中心所有人员每人联系2—3个学院(系、所),每周至少深入联系学院(系、所)一次,强化就业资源共建共享,每周召开碰头会,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