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第八届大学生农村社会调查实践技能竞赛决赛在人文学院325会议室进行。经激烈角逐,比赛产生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标志着本届比赛圆满落幕。比赛由教务处主办,人文学院朱宏斌教授、赵晓峰教授、郭占锋教授、邢成举副教授、景晓芬副教授以及经济管理学院白秀广副教授等担任决赛评委。
作为农林高校大学生科创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农村社会调查实践技能比赛对于推动学生了解农村、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深受全校学子欢迎。本届比赛共有9个院系的60支社会调查团队参加评比,来自人文、经管、外语、资环、林学等5个学院的20支团队顺利晋级决赛。
决赛中,各参赛团队以深入农村社会调查实践为基础,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国家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精准扶贫、农地流转、农村养老、民俗文化等问题深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经专家评委认真评审,人文学院学院高子畅团队的《关中农村实现有效治理的实践探索》调查报告,经管学院刘聪、潘嗣等撰写的调查报告《畜禽禁养政策、替代生计策略和家庭收入效应研究》以及人文学院关金标完成的社会调查报告《农村有效治理的长效机制研究》分别荣获一等奖,来自人文、经管、林学等学院的7份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获得二等奖,另有来自人文、经管、外语、资环等院系的10支农村社会调查团队荣获三等奖。
朱宏斌教授作点评发言,充分肯定了各参赛团队勇于承担强农兴农大任,深入农村一线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积极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实践活动。他表示,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农业高校和农林学子大有可为,希望全体学生都能继续深入农村基层,走进农民生活,感受农业变化,拿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切实成长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