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整合各类资源、落实多项措施、凝聚育人共识,对实践育人工作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不断丰富实践育人内容、明确实践育人责任、强化实践育人保障,大力提升实践育人工作实效。
注重统筹规划,构造实践育人体系。2018年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就实践育人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制定了“以生为本,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实践育人工作思路,实施“贴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的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调动学生、专业课教师、企业、校外导师积极参与实践育人工作,利用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文体活动等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实现实践育人全覆盖。制定实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将学生实践考核与综合考评有机结合,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强化了实践育人的组织管理保障;在各项实践环节,学院始终坚持过程检查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了实验教学、见习实习、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评价制度,形成实践育人综合性评价体系,有效的强化了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保障。
落实多项措施,营造实践育人氛围。一是树典型,强引领。学院注重挖掘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举办“我的基层劳动故事”系列分享会,邀请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科技镇长团成员李靖为大家讲述他的基层实践故事;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的杨会君、刘斌老师的工作经验进行了微信推送分享;邀请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学生家长线上分享故事、分享感悟。二是重动员,广覆盖。学院鼓励2015级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通过实习提高就业综合能力,超过45%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受到各实习企业的一致好评和肯定;组织学生参与西北乡村调研、三下乡、田园使者等社会实践,累计800余人次;为发挥计算机类学科的专业优势,成立计算机义务服务队,深入学校周边的小区,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科技服务,现已累计服务300余人。
致力资源整合,丰富实践育人内容。学院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专业实践、德育实践、劳动实践、文体实践“四位一体”实践体系,极大丰富了实践育人内容。在专业实践上,学院根据信息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多层次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注重品牌活动建设,举办“蓝桥杯”、轻应用设计大赛、动漫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理论学习。在德育实践上,学院充分挖掘中国精神、西农故事、身边榜样,开展“我与国旗合个影”、西农精神专题报告会、奋斗故事分享会等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精神。在劳动实践上,学院定期组织学生打扫机房、教室,组织党员、学生干部清扫五台山,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在文体实践上,学院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健步走、红歌会、手抄报大赛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