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院2020届毕业生能够高质量就业,食品学院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建立“品质”制度、培育“精品”队伍、打造“品牌”活动,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建立“品质”制度,形成研究生就业指导管理三级联动体系。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拉开三张大网,一是在管理干部层面形成院领导—学工秘书—研究生辅导员系统;二是在学生干部层面形成党支部—研究生会—班干部系统;三是在实验团队层面形成分管副院长—研究生导师—实验室联络员系统。同时,明确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与研究生导师招生名额挂钩的“导师责任制”制度,在毕业季,通过每月走访导师、导师联动基层单位等方式,主动帮助毕业生寻找突破口。
培育“精品”队伍,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一是建立“校企共建”模式。搭建学校和企业长效互动交流平台,共建企业俱乐部,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邀请益海嘉里等行业内食品企业HR进院开设讲座,讲授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用人理念、人才选拔机制、入职技能等,帮助学生实习实践,做好职业规划。二是建立“校友帮扶”模式。通过多方面采集就业信息,建立不同专业领域校友就业信息数据库,邀请海亮集团等知名校友经理人为研究生提供有专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三是建立网络指导新模式。学院充分利用微信、QQ群平台等手段,建立用人单位岗位信息和毕业生就业求职需求的联系,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就业指导,发布不同类别就业信息,不断增强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品牌”活动,做好研究生分层分类指导。在充分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就业大讲堂、“小食代”研究生沙龙、求职训练营、简历问诊一对一、职业礼仪等专项培训,为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在了解自我,分析自我的基础上做好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为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提升专业基础素养,帮助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做好求职准备。同时,在线上打造“求职速递”板块,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及相关求职经验。
近三年来,学院研究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91.7%提升到94%;专业对口率从75.2%升高至81.5%;升博率从21.1%提升到31%。学院将继续以就业指导工作为重点工程,坚持落实,保证就业质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舔砖加瓦。
编辑: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