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新闻 - 祝福母校 难忘师恩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六)】谢谢你传给我的泥土气

谢谢你传给我的泥土气
夏鲁平 水利系75届毕业生

一 

  我1972年4月入学,是西北农学院的第一批工农兵学员。

  高中我就读的是北京四中,算是当年京城最好的中学了。那时,我和同学们一样,心里多瞄着清华、北大和哈军工,从来没想过上农业大学。现在阴差阳错地被推荐到西农,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好在在内蒙兵团务农三年,饱尝无书可读苦头,现在天上掉下了个馅饼,虽然味道一般,也比忍饥挨饿强多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对于地处杨陵小镇的西农,最初的印象就是这里的泥土气,教授不像教授,西装革履少见,戴草帽卷裤腿的常有,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就是一例。这个曾培育了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碧玛1号”小麦的知名教授,经常一身泥土在校园中匆匆走过,看背影和关中老农没什么差别。水利系的地下水专家李佩成、农田水利专家熊运章、朱凤书,也是一样的土气。

  1975年,我从水利系毕业后就改行,因为笔头还好,羊群里充骆驼,留校舞文弄墨。我所在的单位先是叫“大批判组”,后来改名院刊编辑室,负责编辑校报,两周一期。职业需要,接触的教师和学生更多了,对那种泥土气的感受也就更深了。

  记得那时采访畜牧系刘荫武教授,他的身上就有莎能奶山羊的味道,搞胚胎移植出名的王建辰教授和张涌,也有羊腥味。园艺系教授们身上则散发着水果的芳香,王鸣教授身上的西瓜香味,路广明教授身上的苹果香味,刚从法国学成归来的李华博士身上的葡萄酒香等。陈锦屏教授是搞水果加工的,身上则有一种混合果香。搞昆虫分类的周尧教授最有西洋派,特别是他的胡子,但是每次采访他,我鼻子里还是能嗅出一种蜜蜂或蝴蝶的味道。

  当然,满世界奔忙搜集党史资料的张守宪教授、把农业经济课讲活了的魏正果教授、把工会工作搞得风生水起的戴益民,后勤总管孙善功,就闻不出他们特殊的味道了,姑且统归为泥土味吧。这一点好像已成共识,一次我们学校去西安参加高校运动会,城里的学生指着我们穿的印有“西农”红字的背心调侃说,瞧,西北农民。农民身上怎么没有泥土味呢?

  有泥土味就有泥土的精神,脚踏实地不尚空谈,贴着地面行走不在空中舞蹈,也就是我们专业上建水工模型的理念。你设计了一个大坝,理论上没问题,图纸也画得很漂亮,对不起,请再按照相应的比例建一个微型的小坝通水试试,可能一堆预想不到的问题就出现了,你再根据这些新的数据修改自己的设计,从没听说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西农编辑校报13年,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也学了一点皮毛,于是我们也招聘学生记者,鼓励同学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多接触一些地气,没想到居然在全国高校中走在了前面。《人民日报》专门来调查,还选中了我们的一个大学生记者“转正”到他们报社,他就是现在活跃在《人民日报》科技部的记者蒋建科。

  1972年到1988年,先是读书,然后是留校工作,在张家岗里一待就是17年,后来有了一个机会,又带着这身泥土气“闯”海南,到那个最大的经济特区折腾去了。

  在海南,我一直在省级政策研究机构工作,从省委政策研究室到政府研究中心再到省委党校,包括在名气很大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也“混”过几年,从事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国际知名智库美国兰德公司、斯坦福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也多有合作,可西农养成的泥土气一直不褪,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是:“贴着地面行走,不在空中舞蹈”,用胡适的话说:“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的话”。于是好评恶评集于一身。

  一段时间海南高唱建立特别关税区、大开放勇闯国际市场的高调,我自己就不以为然,19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根据对于海南发展实际轨迹的细致观察,我标新立异地提出海南绿色发展的新思路,市场主要瞄准国内,速度但求温和。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些假设,特别是探讨海南独具特色的热带农业的发展路径,我与校友合作,搞过一个现代园艺研究所,种早熟荔枝,实验瓜菜的冷链运输,开发鲜榨椰奶技术等等,好在海南政策宽松,领导多默许了:搞软科学的种硬科学的试验田,效果可疑,精神可嘉。

  2009年退休后,有了更多的自由,探讨海南绿色发展之路的热情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我研究海南发展20多年,最终悟出了两句话,吃特殊政策饭不是长久之计,或者坚持有资源优势的市场开拓,或者坚持有市场潜力的资源开发,此外别无新路。海南背靠13.4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将其凉爽热带的气候优势与生态上佳的环境优势叠加起来,可以建成中国民众的“生态养生苑”,它可比“国际旅游岛”的帽子更现实。

  现在海南每年冬季接待的长居休闲客(逗留时间超过15天者)已经超过60万人,良好的生态与宜人的气候提升健康、延长了寿命,按照每人可能延长5年寿命计算,60万人延长了累计300万年的寿命。按照每年寿命价值10万元的最低价格计算,这就是今天3000亿元的贡献,海南对国民做出的最大贡献。

  在这个愿景的鼓励下,已经退休几年的我去年倡导成立了“海南生态休闲与乡村旅游企业联盟”,联合岛内的相关龙头企业发展长居休闲,对接国内的大客源,成效颇大。自己主持规划的白沙“天湖黎寨”高档养生基地得到了新加坡客商的青睐,正在按照国际标准修改规划与扩大规模。

  这一切,都是西农传给我的泥土气结出的果实。

  进入了晚年,事情看得更豁达了。我们都是宇宙间一捧普通的泥土,不过有幸生在地球上,更有幸被组合成最高的智慧生命,在这世界上匆匆走上一遭。回眸往昔,真的感谢母校当年传给我的泥土气,让自己脚踏实地一路走来,只争朝夕继续前行。

  最后,戏改冯内古特《猫的摇篮》中的一段诗,权作对上苍和母校馈赠的感激:

太多的泥土无声无晓
我却可以站立思考
贴着地面一路走来
不在空中玄谈舞蹈
此生收获如此丰厚
谢谢你赐给我荣耀

  夏鲁平,山东泰安人,教授。1975年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毕业,同年留校在院刊编辑室工作。1988年去海南,先后在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院、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和海南省委党校工作,主要从事区域发展和“三农”问题的研究。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