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金巢

来源: | 作者:李晓春 | 发布日期:2010-10-15 | 阅读次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最早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之一。
     
  1941年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北农学院成立了农田水利研究部,随即开始招收第一期研究生,规定学习期限二年(兼助教时延长一年)。这也是我国培养农田水利教育与科学研究高级人才的开始,具有先驱性的意义。沙玉清、祁开智、程宇启等是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导师。首批毕业生李翰如、余恒睦、贾毓敏三人。其中李翰如后来曾任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工程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该部还先后培养了张灏、李述斋、孙庚昌、熊运章等知名学者。
     
  1978年,学校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研究生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培养出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唐明,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普特,农业水土工程专家康绍忠、蔡焕杰,在小麦育种研究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许为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等科技新秀。
     
  在70余年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紧紧抓住学科建设的龙头,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在学科方向设置上,农学门类学科坚持“西部旱区”特色,工、经、管、法等门类学科凸现“农业”特色。注重加强学科队伍、学科平台和学术环境建设,使学科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校现有植物病理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土壤学、果树学、动物遗传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农业昆虫学、作物遗传育种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目前,学校有博士生导师275人,硕士生导师598人,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数量飞速增长,截止2010年,被SCI收录292篇,被EI收录196篇,4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提名6篇,31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122名在读研究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成为此项目首批公派研究生。2008年选派114名学生出国。2009年选派140人,2010年选派163人。
     
  从1941至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12524名,授予硕士学位11064名,授予博士学位1460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643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823名、博士研究生1609名。
     
  学校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5个硕士点。此外,还有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以及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授权。学校现已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研究生院的成立,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了更加稳固的良好平台,犹如为一只只雏凤筑起了茁壮成长的金巢。从这座金巢中,今后必将飞出一批又一批羽翼丰满的金凤凰。

2007年7月6日,我校研究生院正式成立暨揭牌仪式--支勇平摄影

研究生在做实验



网络编辑: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