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渭南乡村里的特别一课:十国留学生温暖开讲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5-07-02)

仲夏已至,毕业季如约而来,而在渭南的乡村小学,一场关于教育与爱的暖流正悄然涌动。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等来自10个国家的近2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际留学生,走进陕西渭南合阳的乡村小学。他们以英语为桥,以文化为媒,在广袤的黄土地上悄然播下理解与希望的花种。

在合阳县的南沟村小学和坡赵小学,教室里格外热闹。来自印度的沙义(ALAM SYED SHANE)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的谢墨如(EMERALDA EKA PUTRI SETYAWATI),用动画视频、创意游戏和动物模仿秀,把“elephant”“monkey”“lion”教得生动有趣,连平时害羞的孩子都忍不住举手回答。

来自印尼的苏尔雅(MAHARDIKA SURYA BAGUS)则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课堂旅行。从火山与婆罗浮屠到印尼传统服饰,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习地理、历史和语法,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

塔吉克斯坦的玛尼莎(KHUDOYOROVA MANIZHA)和巴基斯坦的沙迪(NOORIN SADIA)带来的口语课温馨而动人。尤其是沙迪,这已是她支教的第3个年头。当她在课堂上说出“this is my last lesson”时,孩子们一愣,随后一双双眼睛泛起泪光,不舍的情绪在教室里悄然蔓延。

课后,留学生们走访了南沟村的葡萄产业基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驻的第一书记谭东明介绍下,他们了解到学校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技术帮扶”助推当地产业发展,让一串串葡萄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我们不仅是来支教的,更是在学习。”不少留学生感叹,中国的减贫经验不只是数字和政策,更是一种“人”的努力——来自政府、学校、农民,还有他们自己。

在合阳历史博物馆,他们触摸厚重的文化遗产;在处女泉景区,他们漫步绿水青山之间,沉浸式体验民俗风情。支教团团长——来自巴基斯坦的安晨(ASKARI KOMELLE)全程担任翻译与讲解,用双语连接文化,也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程尚志介绍,自2021年起,学校便启动“留学生支教团”项目,每年毕业季前夕,组织即将离华的国际学生深入合阳乡村进行实践体验。今年,合阳南沟村已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授予“乡村振兴主题”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

这些课堂上的支教者,田野间的学习者,也将在未来成为世界各国讲述“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他们不仅留下了一堂堂精彩的课,也把属于渭南合阳的记忆,带回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原文链接:https://sn.cri.cn/2025-07-02/75ea5240-5747-7964-a2a2-84b43a71bbb2.html

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