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 2025-08-09)
今年夏天,“超长待机”的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烤”验。就此,记者与陕西相关气象专家、农业专家展开对话,深入探寻气象天气成因、后续发展趋势,以及农业生产的应对之策。
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温天气在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上有哪些显著特点?今夏以来,全省持续高温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赵灿:我省今年高温天气出现偏早,5月初就出现首个区域性高温过程,为1961年以来第2早,仅次于2006年。分布范围也比较广,仅7月23日到8月4日的高温过程就波及我省81个县(区)。
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出现7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到13天。平均35摄氏度以上高温日数有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1.5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此外,高温极端性也很强。全省大部极端最高气温超过37摄氏度,关中中部、安康中部、汉中中部共41县(区)超过40摄氏度。全省极端最高气温达43.1摄氏度,共20县(区)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持续高温天气的成因在于,我省大部受高压暖高压控制,高压区内气流下沉导致地面空气温度不断升高。同时,中高纬地区冷空气不活跃,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导致气温持续攀升和高温天气长时间持续。另一方面,受高压暖脊下沉气流控制,除了陕北北部降水偏多,其余大部降水均偏少,地面蒸发散热减小,导致高温进一步加剧。
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内,我省高温天气的发展趋势如何?
胡淑兰: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8月中旬末到下旬前期,我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关中平原、汉江河谷地带将有一次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为3到4天,最高气温可达38摄氏度,此次高温强度和范围较前期明显减小。24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南压,北侧西风槽活动东移和低层扰动共同影响,将有降水产生,高温过程结束。
记者:请从专业角度谈一谈,遥感技术在指导农作物抗旱减灾方面可以提供哪些具体支撑?
潘宇鹰:遥感技术凭借其大范围、动态化、多尺度监测的优势,在农作物抗旱减灾中提供从干旱预警、灾情评估到精准干预的全链条支撑。例如,我中心应用中国气象局多源陆面同化数据进行土壤水分实时监测,实现干旱识别与预警,并且利用MODIS/Aqua 卫星多天合成数据定期监测全省植被指数,提供作物受旱情况评估数据支撑。
记者:面对当前高温天气,中心发布了哪些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这些产品在帮助农民朋友精准应对高温起到了哪些实效?
潘宇鹰:针对7月以来高温天气过程,我中心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3期、农业气象服务专报3期、猕猴桃气象服务专报2期、土壤墒情监测报告6期。
在最新一期农业气象服务专报中给出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苹果、猕猴桃等经济林果高温热害具体风险以及风险落区,并结合不同作物生育期提出了针对性的生产建议,有助于帮助农民朋友提前规避高温对作物关键生育期影响,围绕病虫害防治提前布局,最大程度减轻高温热害对秋粮作物与经济林果的不利影响。
记者:当下全省农作物受高温影响的面积、分布、程度如何?哪些地区的农作物受高温影响更为突出?
潘宇鹰:目前我省陕北黄河沿线、关中平原大部、陕南河谷地区受高温影响较大,主要影响旱地以及灌溉条件较差地块与果园。7月中下旬阶段性持续高温时段与关中、陕南春玉米抽雄吐丝、水稻抽穗扬花、大豆开花结荚期的重叠度高,导致旱地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花粉活力下降,影响授粉受精,造成玉米花粒或秃尖明显、水稻白穗和秕谷率增加、大豆结荚率减少且空荚率增加。无灌溉条件的地块,玉米、大豆出现卷叶、滞长,局地甚至干枯死亡;关中北部无灌溉条件或浇灌不及时的未生草苹果果园和树势偏弱果树受高温干旱影响,果实生长缓慢,果个较常年同期偏小明显,树势较弱的果树部分叶片出现早衰,果实轻碰易落,僵果和落果率增加;关中南部、陕南中部猕猴桃受高温影响,果实膨大受阻,无灌溉条件或浇灌不及时的果园向阳面或未遮蔽果实发生日灼,叶片健康状况差,严重的出现萎蔫或干枯现象。
记者:针对当下高温天气情况,广大农民如何最大程度减轻影响,保障秋粮作物、经济林果生产?
薛吉全:当前,我省夏玉米进入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春玉米处于吐丝至灌浆期,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7月以来,持续少雨高温,土壤失墒加快,旱情快速发展,抗干旱防高温任务艰巨。
我们常说,有收无收在于水。玉米抽穗期至灌浆期是玉米水分需求和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根据土壤墒情和降水情况,及时饱灌抽雄开花水、灌好升浆水,保证玉米正常抽雄、吐丝、授粉和籽粒灌浆。有灌溉条件的田块,要广辟水源,保证每次灌溉量达到20至30立方米。同时,因地制宜,选用小白龙、畦灌、沟灌和滴灌等方式,科学利用改大畦为小畦、改长畦为短畦、改大水漫灌为小畦匀灌、改全田灌溉为隔垄交替灌溉等节水技术。对水源不足的田块,可采取输水管、水袋或水车灌溉,扩大灌溉面积,浇好“救命水”。
另外,要强化田间管理。对前期苗情偏弱的田块,结合浇水适量追肥,促进玉米苗情转化。每次追施纯氮(N)5至8公斤/亩,磷(P2O5)2至3公斤/亩,促进玉米根系下扎,增强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促壮秆大穗。对于地力较差、长势较弱的田块,要结合灌水,随水每亩补追10到15公斤的尿素或者25公斤的碳酸氢铵。
最后要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将0.2%磷酸二氢钾、1%尿素、杀虫剂、杀菌剂、芸苔素内酯等合理混配,用无人机进行叶面喷施,以防病治虫、增粒增重,实现“一喷多促”。
邹养军:今年持续干旱高温天气,对苹果生长发育造成了不良影响。土壤干旱缺水,导致果实膨大受阻,果个偏小。树体生长发育也受高温抑制,叶片功能下降,果实中碳水化合物积累量变少。此外,红白蜘蛛、顶梢卷叶蛾、潜叶蛾、蚜虫等害虫加重也是受高温影响的表现之一。
为了应对干旱高温,建议广大果农及时小水勤灌,将果园杂草割除,避免其与树争水争肥。同时,通过树盘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当发现红白蜘蛛、顶梢卷叶蛾、潜叶蛾、蚜虫等害虫发生时,及时喷药进行防控。另外,还可以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碧护等叶面肥,提高叶片的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