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 2025-11-18 )

杨凌龙瑞堂动物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对动物进行检查
11月18日,在杨凌龙瑞堂动物中医医院的诊疗室内,一只名叫“达摩”的阿拉斯加犬安静地伏在特制的针灸架上。它的后肢曾因意外受伤瘫痪,辗转多家医院都未见好转,如今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麻武仁的银针与指尖之间,一点点找回支撑身体的力量。
“痛觉在恢复,说明神经正在苏醒。”麻武仁一边轻按“达摩”的后肢,一边向身旁的狗主人解释。听到这句话,狗主人原本紧锁的眉头,终于缓缓舒展。
这是中兽医诊室里寻常的一幕,却映照出一个不寻常的趋势——曾被视为“冷门”的中兽医,正悄然回归大众视野,成为宠物医疗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

杨凌龙瑞堂动物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对动物进行检查
“达摩”今年9月因脊柱骨折导致瘫痪,康复过程并不顺利,直到10月被送到这里,才开始系统接受中兽医治疗。连日来,麻武仁与几位年轻助理默契配合,一边安抚它的情绪,一边精准施针。
“在中兽医理论中,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麻武仁解释道,“像‘达摩’这样的瘫痪病例,往往从补肾强骨入手,配合针灸、按摩与中药,进行全周期调理。”
他进一步指出,中兽医诊治动物与诊治人类极为相似,问诊、观察、饮食调理、检查步骤环环相扣。在猫、狗等常见宠物身上,可用于治疗的穴位有60多处,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一病一方”的个性化方案。
医院二楼整齐陈列着300多种中草药,全部用于应对宠物的各类疑难杂症。从针灸、推拿到中药内服,“辨证施治”的原则在动物身上同样适用。
如今,随着年轻兽医工作者的不断加入,让中兽医行业迎来“青春浪潮”。
22岁的何天祥曾在一家养殖场工作,如今他已能独立完成康复治疗。“安抚它们的情绪,陪它们做复健,看着它们重新活泼起来——这份工作让我有成就感,也很享受。”他和几位校友想法一致,正通过实习备考兽医资格证。
何天祥认为,中兽医不仅是新业态,更是一片蓝海。“中医治疗更像是在和宠物交朋友,”他说,“当你用按摩让一只暴躁的猫咪平静下来,那种信任感就建立了。”
据了解,中兽医的复兴并非偶然。自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以来,养宠热潮推动医疗需求日趋多元。中兽医在慢性病管理、老年病调理与“治未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重新走入聚光灯下。
成都中兽医任秋敏回忆,2018年全国活跃的中兽医不过几十人,次年就接近200人。多位业内人士推测,目前这一数字已跃升至1000至2000人。
《2024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兽医科室正成为中高端宠物医院的“标配”,全国已有约2000家宠物医院设立相关科室,74.94%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从业者中,“80后”“90后”是中坚力量,占比超七成,“00后”也在持续涌入。
目前,杨凌已成立一家中兽医医院,作为动物医学人才的实习基地。“猫狗寿命越来越长,慢性病和老年病也越来越多,”麻武仁说,“中兽医在‘治未病’和整体调理方面的优势,在临床上解决了不少宠物的疑难问题,也提升了它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更多年轻人不断加入,中兽医不再只是一门古老医术的延续,更成为一种有温度、有活力的现代新业态。在银针与草药的背后,不仅是人宠之间更深层的情感联结,也是一个行业正在经历的静默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