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语言文化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学校“四个有组织”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工作从传统的分散式研究,转向团队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有组织”新形态,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学科引领 构建特色发展格局
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凝练翻译传播、区域国别和外语教育学三个院级核心学科方向,组建五支特色鲜明、服务学校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学术团队,以学科发展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外语教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学院围绕区域国别硕士学科点的申报,整合校内资源,发挥学校优势,深化外语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同时以25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对全校大学英语授课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整。将技能类、文化类、测试类、本研贯通类等四类拓展课程为核心的荣誉学分体系与测试中心、竞赛中心、写作中心、海外教育中心四位一体的第二课堂相融合,将多平台、多形式的自主学习贯穿始终,以符合新时代学生培养需求和外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英语、汉语国际教育、俄语三个专业从学科发展的新局面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农业优势,凝炼办学特色,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5年5月学院“农业科技翻译研究所”更名为“农业文化翻译传播中心”,紧密围绕国家对外战略布局,依托多语种优势与跨学科资源,聚焦农业文化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研究,致力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新农科建设。
人才强基 保障队伍强劲发展
人才是学院发展的第一资源。25年来,学院坚持引育并举,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核心工作之一,通过实施“人才强院”,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学术发展平台、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半年来,学院引进区域国别方向人才1人,聘任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比林斯分校(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Billings)客座教授2人,为学院带来了新的活力。
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助力学院人才培养。半年来邀请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清华大学二级教授罗选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赵白生、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飞、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建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作报告,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把脉支招,为师生学术研究拓宽视野。
科研突破 彰显学术创新能力
上半年来,学院有组织科研工作成效不断显现,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中标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研究课题,实现了我校此类国家级翻译项目零的突破。新获批陕西省社科联“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项目2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项;陕西省新时代中国地域文学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专项课题1项。学院教师论文相继在高水平期刊《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及权威媒体《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刊发。一系列高水平成果的集中诞生,既是教师潜心钻研的结晶,更是学院系统性科研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语言文化学院坚持内涵式发展,通过学院立项支持,带动科研力量成长。在院内加强系统谋划,打破专业壁垒,组建科研团队,做到全院“一盘棋”。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发表对激励学院科研的内生动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提质 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语言文化学院作为教学型单位,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半年新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2门。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四新”大学英语系列通用体系教材中,学院受邀主编《新农科大学英语》分册。外研社作为我国外语教育出版领域的标杆性机构,其教材体系在全国高校教学中具有广泛影响力。此次我校参与外研社教材编写工作,开创了与全国优秀出版机构合作的先例,标志着学院在外语教学与农林学科交叉融合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对提升学科影响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学院高度重视AI赋能教学,将其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培训课程、案例分享会等形式,持续助力AI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推动学院数智教育体系建设。上半年学院自主设立AI+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8项,其中教改项目7项、课程建设项目12项、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切实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及教育教学改革中。同时,引导教师大力推进AI+课堂教学创新,探索构建课程知识图谱,创新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促进语言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国际交流 拓展全球合作视野
语言文化学院积极落实学校国际化办学战略,切实推动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设。
7月,塔吉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杜尚别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是我校在中亚地区设立的第二个中文教育中心,目的在于通过强化中文交流能力培养,服务中国语言文化传播和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效率;巴拉诺维奇语言教育实践基地揭牌,这是学院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实践教学基地,国际中文教学海外实践、俄语专业海外访学等工作搭建机制平台;与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语言学院联合发起的首届中白大学生国际中文夏令营在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成功举办。
俄语专业学生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开启了2025年专业研学,两名教师及两名志愿者赴我校塔什干分校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完成海外授课任务。完成第二批国际中文兼职教师招募和培训,为我校留学生培养和海外中文教学工作储备了优质师资力量。
语言文化学院充分运用语言优势,对标时代需求和社会关注,服务国家对外传播战略,努力培养高质量复合型语言人才。学院将继续深化国际化办学,推动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助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教育生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