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融合·绿色”为主题的第十九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在我校开幕。论坛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际旱区农业科技合作组织(筹)共同主办。来自澳大利亚、韩国、乌兹别克斯坦、德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印度、新西兰、日本、中国等12个国家的校外80余名嘉宾参加论坛。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武文罡,我校党委书记黄思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国专家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军武,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参赞吴颖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技术合作参赞、总统办公厅科技处代表亚瑟,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西澳大学卡德博特·西迪克教授,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仲山在开幕式上致辞,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白崇军主持开幕式。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武文罡致辞

校党委书记黄思光致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军武致辞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参赞吴颖钦致辞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技术合作参赞、总统办公厅科技处代表亚瑟致辞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西澳大学卡德博特•西迪克教授致辞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仲山致辞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白崇军主持开幕式
武文罡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向出席论坛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陕西发展和杨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为中外农业科学家研讨政策、交流学术、碰撞思想、洽谈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品牌之一。希望与会嘉宾通过论坛为中国和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借助论坛深入交流、相互启迪,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平,共同谱写世界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黄思光代表学校向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在种业创新、生态保护、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等领域开展的工作和取得成效。希望与会嘉宾以论坛为契机,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深入探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动态,共同谋划绿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携手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学校愿与大家一道,持续深化在农业教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密切合作与深度交流,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耿军武希望通过论坛,各国之间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广泛分享最新智慧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水平共同提高,携手开创世界农业发展更加辉煌的未来。
吴颖钦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中国中亚合作的六大优先方向之一,中国在盐碱地改良、农机装备制造等方面与中亚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将积极支持中国同中亚各国深化农业科技合作,给农业合作插上创新、融合、绿色的翅膀。
亚瑟表示,伊朗正通过科技重塑农业发展,致力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土壤退化等问题。未来,伊朗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推动将农业转型为现代化、科技驱动和绿色的产业,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
卡德博特·西迪克指出,西澳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多年的合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期待与学校继续深化科研合作,共同制定策略,为应对全球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刘仲山表示,杨凌示范区持续深化区校融合协同创新,聚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杨凌力量”,期待大家继续为杨凌农业科技发展建设献计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教授作“AI重构食品产业生态,赋能食品工业4.0升级”大会报告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西澳大学卡德博特•西迪克教授作“持续食品系统与人工智能”大会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与物流装备研究所所长刘成良教授作“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大会报告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干旱与创新中心主任本•莱昂斯教授作“澳大利亚绿色科技前沿:解锁农业科技、气候科技及其他领域的创新潜力”大会报告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作“作物航天育种:现状及展望”大会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教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西澳大学卡德博特·西迪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与物流装备研究所所长刘成良教授,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干旱与创新中心主任本·莱昂斯教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分别作了大会报告。与会嘉宾还将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围绕“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融合发展”“智能装备赋能农业生产”“葡萄酒与食品产教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通过集中展示全球农业科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交流研讨,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