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在第七届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竞赛获二等奖
5月23日,由陕西省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安工程大学承办的第七届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竞赛暨心理素质拓展运动嘉年华在西安工程大学落下帷幕。人文学院周静、周瑾、钟灵毓3名研究生组成的“周周毓答得都对”队,以探索心灵奥秘,传递理性温度为理念,致力于解读心理现象,将理论转换为生动实践,充分发挥团队社会学、心理学的多学科优势。
大赛历经学校比赛推荐、初赛知识竞答、决赛现场终极PK三个阶段。在初赛环节,全省90余所高校共计270人参与线下知识答题,最终共有8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环节分为必答题、抢答题、情景演绎和风险题等多个知识竞答环节,我校参赛团队以扎实的知识储备与良好的精神风貌在8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二等奖。
本次竞赛不仅为我省各高校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奏响了陕西高校心理育人宣传季的精彩乐章,也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常识的认识和理解,为建立良好互助的校园心理氛围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人文学院 张倩)
我校学子在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中获佳绩
近日,由中国诗歌学会、湖北省散文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落幕,我校共报送参赛作品100余项。经专家评审,作品《混沌》获评全国一等奖,《稻穗与霓虹》《橙花流年》《路过人间》等9项作品获评二等奖,《朴素的记忆》《旅途·心迹》《阳光的角落》等13项作品获评全国三等奖。
作品《混沌》以东方创世神话为隐喻,构筑了一幅人类文明的精神图景,天地初分后盘古的骨血化作山川,却未能涤荡世间永恒的迷雾,万物始终在秩序与失序的边界徘徊。人文学院法学2403班马静婷在文中感慨道:“社会需要发现美的眼睛,也需要发现问题的批判者。鲁迅笔下未竟的呐喊仍在钢筋森林回荡,青年人的棱角在体制规训中消磨成鹅卵石,知识殿堂的围墙圈养着驯服的灵魂。”当信息洪流裹挟着真假莫辨的尘埃,当物质匮乏撕扯着精神丰饶的羽翼,人群在信息茧房中跳着孤独的圆舞曲,文字游走于存在主义的荒原与浪漫主义的星河之间,将现代性困境熔铸成青铜鼎上的饕餮纹——既是对文明病灶的锋利解剖,亦是对破茧重生的虔诚祷祝。
最是书香能致远。人文学院一直致力于开展书香阅读、文学创作、笔墨书写等类型丰富的文学活动,旨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共同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校园道德新风尚,为建设更加有浓郁校园文化氛围的美丽西农而努力奋斗。(人文学院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