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走进校友】(28)蒋爱民:热爱教学勇攀登

12月初的杨凌早已入冬,而花城广州却温暖如春。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里,我们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二级教授、“双万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我校建校90年“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入选者蒋爱民。

“有幸参加了母校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被母校发展取得的成就‘震惊’了!感恩母校的培育和给予的荣誉,衷心祝愿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蒋爱民由衷地表示。

image.png

从油印教材到全国统编教材

蒋爱民1985年从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西农工作。那时学校食品科学系正在筹建,蒋爱民积极参与其中,并负责“畜产食品工艺学”教材编写、教学文件起草和实验室建设等相关工作。

蒋爱民1973年高中毕业后,在农村插队和工厂上班,1978年考入大学。第一次坐进窗明几净的大学教室,他激动得简直就坐不住,下定决心一定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贡献。在本科求学期间,蒋爱民逐渐认识到,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会影响大学期间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未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甚至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上学有两样东西一定是随身带的,一个是笔记本,一个是教材。再穷、再饿都不会不买教材”,蒋爱民这样描述教材的重要性。教材上画得满满当当,笔记本上也是写得密密麻麻。“一本好的教材,可能会决定你喜不喜欢这门课”。

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后,蒋爱民发现国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缺乏《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教材,使用的教材甚至还包括皮、毛等不可以在食品加工实验室完成的内容,这使他萌生了编写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畜产食品工艺学》专业教材的想法。于是,他积极研究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相关教材,“几乎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宿舍桌子、床上也堆满了资料,还做了许多小卡片方便查找。”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蒋爱民于1987年编出了第一本《畜产食品工艺学》油印教材。

刚编教材时蒋爱民自己刻蜡纸印教材。随后请专业人员刻书稿蜡纸印刷教材。学校印刷厂有了活字印刷,蒋爱民完善提升教材编写框架和内容,并在食品系领导帮助下联系学校学报的刘佩芬老师指导,完成书稿排版、插图及表格等三审三校。“刘老师特别叮咛我要尊重知识产权,引用的那些图、表、文字等一定要写明出处。这完全是把一部教材按照一篇发表论文的要求来做,这种严谨的精神影响了我一辈子。此后我主编的所有教材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的。直到现在我都特别感激刘老师。”

油印教材编印后,得到师生好评和充分肯定。学校和食品科学系高瞻远瞩,鼓励蒋爱民再接再厉,争取把油印教材变成正式出版教材。为了不让蒋爱民分心,学校教务处和食品科学系还协调与陕西科技出版社预约出版事宜,蒋爱民先后主编出版了《肉制品工艺学》《乳制品工艺及进展》《畜产食品工艺进展》等教材。2000年,在时任农业部食品教指委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南庆贤教授支持鼓励下,蒋爱民《畜产食品工艺学》教材得到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成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招标并推荐审定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的统编教材。

从教38年,蒋爱民主编出版中英文迭代教材12本,其中《畜产食品工艺学》发行量累计超过10万册,全国100余所院校选用该教材,2020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蒋爱民主编的《食品原料学》2000年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首届教育部精品教材,2023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2024年这两部教材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与台湾陈明造教授和美国Herbert W.Ockerman及加拿大Hill等教授联合主编出版的《Duck and Goose Meat Product Processing Technology》《DAI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语教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奠定了基础。

从DVD课件到智慧课程

蒋爱民主持建设国家级在线课程6门,创新性提出并实施“6大板块10大富媒体‘专业+思政’资源”的“在线课程建设模式”,包含超过教材10倍的富媒体资源,他的在线课程和智慧课程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蒋爱民表示,这得益于在西农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

自参加工作起,蒋爱民在教学上就很“潮”。当时DVD十分流行,蒋爱民就琢磨,如果能把DVD可视化模式用到教学上,构建视频和动画等可视化教材新模式,让同学们对书本上一些抽象的食品概念和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流程等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授课效果将大大提升。蒋爱民便找食品系领导汇报有关方面的想法,得到系上和学校电教中心大力支持,于是,蒋爱民开始了可视化教材制作的尝试。

蒋爱民在专注教学的同时,在产业服务方面做得也不错,和西安一些大型食品加工厂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还经常带学生去实习。于是,蒋爱民便试着联系西安红星乳品厂,看能不能把工厂生产过程录成教学片,总经理徐国民总工一口应承下来,表示全力支持教学工作。于是,1999年蒋爱民与电教中心张淑霞、李宇飞等老师组成专班,他负责脚本撰写和技术指导,其他人负责摄像、导演、场记和后期制作,历时一周完成现场拍摄,历时两个月完成制作,在西农及其他学校用于教学,反响热烈,并获陕西省电教学会优秀奖。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蒋爱民又在学校和系上支持下开始了系列视频教材的制作。差不多有一年时间,蒋爱民几乎每天都去电教中心“上班”,与郭向平、张应辉等合作历时一年,我国第一个畜产食品加工学配套的可视化教材(单机版教材)在西农完成,处于全国首创和领先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蒋爱民建设了西农第一门网络课程《畜产食品工艺》,2003年获评陕西省网络课程,并获10万元配套经费支持。2004年蒋爱民主持的《以教材建设为主线,建设“畜产食品工艺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后,蒋爱民又在慕课建设和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等方面持续发力,创建“畜产食品工艺学课程联盟”和“食品原料学课程联盟”,主持建设的“畜产食品工艺学”“食品原料学”两门国家级慕课被全国470余所院校免费共享,其中“畜产食品工艺学”慕课累计注册学习人数超过12万人次,访问量超过了1600万次,被评为广东省本科高校在校教学优秀案例。

疫情期间,蒋爱民在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在线公益课开创“在线翻转学习+在线混合辅导+区段评判”新模式,指导培训40余万老师,示范指导建课2500+门,被亲切称为“线上混合+线上翻转”课堂“引路人”。

2021年蒋爱民主持建设了华南农业大学目前唯一一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其“共享慕课”的模式被评价为解决我国在线课程建设应用一直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使用率和更新率低,共享难和学分互认难”等瓶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2023年“基于‘奉献精神+5个国字头’的虚拟教研室建构模式与可持续发展路径”被评为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教研方法”。

目前蒋爱民虽已退休,但根据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规划,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开展了2门课程的“知识图谱”“AI助教”“智慧教材”等教学新模态的探索。

从上课小白到国家级教学名师

每每提及在西农的经历,蒋爱民都感慨万千。他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教学是基本功”的理念,一以贯之教学生涯始终。

蒋爱民告诉记者,刚参加工作那会,学校周围的情况有个形象的比喻——“农村包围城市”。杨凌所有科教单位周围都是农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也很落后。校园生活既单调又单纯,学生们学习起来如饥似渴,老师们上课也是激情澎湃。课间休息,学生会围着老师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气氛非常活跃。“当你看到学生那种渴求的眼神,看到拿着油印教材的手染黑了依然认真做着记录,‘上好课是你的使命’之情油然而生,激励我全情投入教学、不断提升自我。”说到这里,蒋爱民饱含热泪。

当时教学条件简陋,食品系给蒋爱民一口窑洞做实验室。系主任陈锦屏教授经常鼓励蒋爱民:“小蒋,你是咱们系招的第一个研究生老师,大家对你抱有很大期望。工作中既要不怕困难埋头苦干,更要自我加压、勇于开拓、作出成绩”。

为了上好课,蒋爱民几乎听遍了系里所有老师的课。他告诉记者,那时候老师们上课都是板书。“老师们讲课的时候,一定是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推算、思考,有时候中间还给你‘埋个包袱’,比如故意写错,看有没有同学发现。”如今,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但板书的习惯蒋爱民一直保留至今。

2004年到华南农大工作后,蒋爱民依然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2009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评“双万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3次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评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还把国家教学名师奖励的100万元全部投入到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中。他被全国176所高校聘请为“课程顾问”,指导建课600余门,作为指导老师获青教赛国家级二等奖6项,高校教师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党委书记周艳华告诉记者,蒋爱民老师十分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经常在教学技巧、课程建设、课堂互动等方面予以指导,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青年教师讲解怎样上好一堂课,是大家敬爱的好老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徐振林表示,蒋爱民老师一直围绕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已经提前实现了2024年教育部要求的金教材、金课程、金基地、金名师、金专业的“5金”目标,还超额实现教育部金教研室和国家级金成果,支撑食品学院成功实现“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和教育部工程认证。

艾民珉是蒋爱民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SCI文章累计影响因子56,目前以首聘副教授身份留在华南农大食品学院工作。他告诉记者,“坚韧和勤奋”是导师最大的特点。在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期间,每天工作到第二天凌晨的三四点钟。“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的时候都能收到蒋老师发的很多信息,他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每个符号、每一张图片都严格要求,真的是对他十分敬佩。”

蒋爱民始终坚信,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不做科研的教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授。”“教授要把最新的科学研究理念、方法和成果带进课堂。”蒋爱民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60余篇,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创建了“广东省畜禽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省部共建食品加工技术实验室”和“畜禽产品精准加工和质量安全控制地方与国家共建工程中心”,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领军人才和中国高贡献学者。获评中国肉品加工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突出贡献科研人才”“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产学研结合突出贡献专家”。他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被聘请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建议高校平等对待科研与教学”“建议高校科研经费不归零”等受到上级极大重视和好评,被评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优秀参事报告”。

蒋爱民尽管已经退休,依然担任着企业技术顾问,还积极参加了院士牵头、政府联手的广东连州东陂腊味“新农村帮扶计划”,主要负责技术支持,也兼顾线上销售帮扶等方面的工作。这些校企合作模式和技能来源于1998年蒋爱民牵头的西农与陕西宴友思校企深度合作及担任宴友思食品研究所副所长期间的积累。

采访最后,蒋爱民表示,在西农的20年可以说是“犁好了地、上好了肥、撒好了种、开了部分的花、结了部分的果”,奠定了自己做人做事、教学科研的基础。衷心祝愿母校事业蒸蒸日上,年轻一代守正创新、再创辉煌。

编辑:张晴

终审:李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