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我校猕猴桃专家一线攻坚异常落花落果难题

5月1日至6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迅速组织体系专家,分赴眉县、周至、岐山、扶风、杨凌、临渭等地,联合当地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果农一起交流会诊,开展灾情会诊与技术指导。

图3 “摇铃铛”问题对策研讨_副本.png

4月下旬至5月初,正值猕猴桃开花、授粉座果关键期,秦岭北麓主产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高温、大风、沙尘等极端天气的叠加侵袭,严重影响了猕猴桃正常的授粉受精效果,导致大面积出现花蕾干枯和授粉后花朵枯萎等现象,即果农所称的猕猴桃花序“摇铃铛”“挂灯笼”。

图2 “摇铃铛”与 “挂灯笼”为害症状_副本.png
“摇铃铛”与 “挂灯笼”为害症状

专家组调研发现,蕾期“摇铃铛”指猕猴桃花蕾期疏完侧花蕾后,花蕾及花柄完全干枯死亡,形似铃铛挂在结果枝上随风摇晃;花期“挂灯笼”即完成授粉的猕猴桃花及花柄干枯死亡,灯笼状残花挂在枝上,最后干枯花蕾和花朵脱落造成落蕾、落花、落果现象,仅剩枯死的花柄残留。究其原因主要与今年的异常气候有关。一是萌芽期的低温冻害、蕾期的高温干旱,开花授粉座果期的持续高温、干旱、大风、沙尘等灾害性天气叠加影响;二是果农田间管理技术差异,过度依赖化肥,导致树势虚旺、树体衰弱的植株抵御灾害性天气能力下降,花柄机械损伤,部分果农疏蕾、疏花后病虫害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病菌感染出现花腐、柄腐同样会导致枯蕾、干花和落果。

图1 专家组进村入园现场调研_副本.png
专家组进村入园现场调研

针对以上灾害情况,专家组提出了七项应急技术方案:一是动态疏果提质。尽管 “摇铃铛”与“挂灯笼”现象为害,造成大量落蕾、落花和落果等问题,但猕猴桃花量大,采取分期疏果策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单果品质,积极保产增效,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二是调控果园小气候。果园如干旱,可及时灌溉,推广隔行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增加果园湿度。通过果园留草或地面覆盖,降温保墒,科学夏剪,保障架面通风透光良好。三是精准授粉,提高座果率。对开花晚的及时进行补授,实时监控温湿度变化,避开高温、大风天气,抢抓温、湿度适宜窗口期,采用干粉或者液体机械授粉技术快速完成授粉,保证授粉效果。四是强化病虫害防护,避免加重为害。及时清理果园病蕾、病花、病果,带出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数量。喷施生菌素、春雷霉素等进行防治。五是智慧土肥水管理,保果保叶保产。做好土肥水管理,保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发育。受灾较重果园,花后可推迟施肥,根据挂果量及树势生长情况,科学施肥,减少氮肥使用量,防止树体旺长。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等,促进生长,提高树体抗逆能力。六是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树体。授粉后加强果实管理,适当推迟疏果,待座果稳定后,合理疏果定果。落蕾落花落果严重的果园,可适当对受损枝条进行回缩,内膛过旺营养枝条做摘心转势,培养中庸健壮树势。七是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可在迎风面架设防风障、防风网等设施,在异常气候易发生的地区和果园,可适当发展大棚设施等保护栽培,建设水肥一体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等,提高果园抵御异常气候灾害的能力。

目前,专家组已建立示范观测点,将持续检测技术措施实施效果,全力保障猕猴桃稳产保收。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