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首台“双胞胎”苹果采摘机器人亮相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

延安黄陵县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里,众人的目光被一对配合默契的“双胞胎”机器人深深吸引。只见负责高处采摘的“大娃”与负责低处采摘的“小娃”,搭载人工智能、多自由度机械臂与现代控制等技术,精准识别、轻柔抓取、无损采摘,行云流水般地作业赢得了现场阵阵赞叹。

600-1.jpg

这一场关乎苹果产业未来的科技变革发生在10月22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果园智慧化高质量发展论坛”上。

这个由我校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杨福增教授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台“双胞胎”人形苹果采摘机器人成功亮相并进行现场作业演示,以其精准高效的协同作业,为传统果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慧图景,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智能果园装备研发与应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团队在学校十余年苹果采摘机器人研究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受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热潮启发,直面果业劳动力短缺、采摘找人难用工贵的产业急需,持续攻坚核心技术,实现了从单臂、双臂、五臂、六臂到如今更适应复杂果园环境的“人形双胞胎”协同作业模式的迭代升级。

“这是团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延安苹果红遍天下’殷切嘱托,面向产业急需交出的一份答卷。”研发团队负责人、农业农村部苹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负责人杨福增教授介绍道。

这一突破,是我校长期聚焦智能农业装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战略的缩影,体现了学校在“新工科”背景下,推动机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传统农学深度融合的整体谋划与前瞻布局。

600-2.png

“西农的‘双胞胎’机器人为复杂的苹果采摘环境提供了一个极具开创性的解决方案,令人印象深刻。”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Chao Chen教授评价道。来自黄陵县阿党镇的果农难掩激动:“以前秋收最头疼的就是请不到人,成本还高。现在看到机器人能自己摘苹果,真是开了眼界,让我们对继续种好苹果充满了信心!”这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科技创新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次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关于支持延安市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先行区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是汇聚各方智慧、共商果园智慧化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延安市农业农村局、黄陵县人民政府等多级领导莅临指导,来自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合作社、种植大户代表近百人共聚一堂。

论坛上,Shen HinLim教授、ChaoChen教授、傅隆生教授、杨欣教授及杨福增教授等先后分享了国际前沿技术、国内研发进展与产业规划,思想的碰撞为黄土高原果园智慧化之路指明了方向。

“双胞胎”苹果采摘机器人的成功研制是我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主动融入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诠释。它不仅是解决苹果产业劳动力瓶颈的“西农方案”,更为黄土高原乃至全国苹果产业的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