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2025赛事榜】(15)我校学子在全国大赛中再获佳绩

动医学子在全国大赛中再获佳绩

近期,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与第十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先后在东北农业大学和青海大学举行。我校动物医学院派出两支参赛队伍,分获“团体特等奖”和“团体一等奖”,总体成绩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image.png

在东北农业大学举办的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设有绵羊瘤胃切开术、病原菌检查与血凝试验、禽病理剖检三个赛项,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我校代表队由动物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郭睿哲、侯康辉、刘玉卓、张船和齐步凡五位同学组成。另一项“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则通过笔试、现场竞答和实操技能三个环节,综合检验学生的专业素养,该赛事由2022级本科生钟毅、辛冠韬、杨雨涵、何燕云组队参与。

两支队伍在张欣珂、卢德章、孙亚妮、赵晓民、杜谦、刘海金、赵晨旭、戴鹏秀、冯献程等教师组成的指导团队带领下,利用暑假进行了系统集训。师生依托学校先进的实验室资源,通过反复模拟实战,不断优化操作细节、强化团队协作。比赛期间,同学们沉着应战、发挥稳定。最终,动物医学院代表队蝉联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并荣获“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延续了我校在该类赛事中的优异表现。

获奖学生张船表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团队的紧密协作,通过大赛,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也拓宽了行业视野。带队教师赵钦教授指出,两项大赛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扎实的教学质量,也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动医学院将继续加强实践育人,努力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又具备扎实实践能力的兽医专业人才。此次大赛展现了我校在动物医学教育方面的深厚积淀,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支持,为学生搭建更多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持续为兽医行业发展贡献西农力量。(教务处 动医学院 李春艳

我校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佳绩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的“小聪-德祥科技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三支参赛队伍分别斩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及西北赛区二等奖1项,创下了我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充分彰显了我校在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强劲实力。

image.png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化学类和近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的多学科综合性竞赛。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夯实大学生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化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级A类赛事,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七个赛区482所高校的1364支队伍参赛,前期经过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南、华南、西北七个分赛区竞赛的激烈角逐,选拔出91所高校的91支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

赛事启动阶段,全校范围内广泛动员,吸引了来自化药、食品、资环、生命等学院28支队伍、22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经专业评审组围绕实验创新性、方案可行性、绿色环保等严格考评,最终遴选出三支队伍代表学校出征。

在后续的比赛过程中,学院领导靠前指挥、协调资源,组建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全程护航,助力参赛队伍历经通讯评审与现场答辩双重考核,成功突围晋级最终比拼。在决赛环节,我校学子凭借前期选拔打磨的扎实专业功底、创新性实验设计及严谨科研态度,从容应答评委质询,展现出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高质量的方案与出色表现获评委一致认可,创下我校该赛事历史最佳成绩。今后,学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深化“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学科竞赛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总师型”拔尖创新人才增添新动力。(教务处 化药学院 马玉萍 李春艳)

我校在陕西省第九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中获佳绩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陕西省第九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高质量成果评选结果。我校20项研究生创新成果获评高质量成果,其中A档4项、B档6项、C档10项。获奖成果形式涵盖实物、学术论文、专利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我校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实践能力。我校获评“表现突出单位”。

d465a5cb4ac083f7b69401463a1fc6ee_720_副本.png

本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由陕西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联合举办,分为工科类、理科类、文科类和成果转化类成果,旨在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集中展示研究生培养单位科研成果、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成果展工作自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共征集涉及19个学院的研究生创新成果100项。经过专家组评审,最终推送24项成果代表学校参展。

接下来,学校将不断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以高水平学科竞赛激发研究生创新潜能,大力培育优秀创新成果,助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生院 解素艳)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